痛不欲生的椎間盤突出,專業醫生曝:手術不是唯一解方

2018-09-19 16:26

? 人氣

椎間盤突出好發在這些族群,醫生警告:姿勢要注意!(圖/遠見雜誌)

椎間盤突出好發在這些族群,醫生警告:姿勢要注意!(圖/遠見雜誌)

編按:椎間盤突出和骨刺,都是相當惱人又痛苦的骨科問題,頻繁落枕、手臂酸麻等症狀,都是代表椎間盤突出或是長出骨刺,來聽聽專業復健科醫生怎麼解惑。

有患者因為肩頸痠痛持續惡化而求診復健科,他說自己愛好騎單車,一有機會就騎單車代步、運動或休閒,但卻開始頻繁落枕,且情況似乎愈來愈嚴重,疼痛時間也愈來愈長,求診時手臂痠麻情況已經超過2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凃富籌復健診所院長、台大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富籌說,該病患在檢查後發現是頸椎部位的椎間盤突出壓到神經,經細部詢問,才知道是因為騎車的姿勢不對,身體過於前傾、座椅太高、手把又太低,造成患者必須長時間抬頭後仰,久了當然不舒服。他提醒,除非是選手,否則騎單車休閒運動時應考量自己的健康狀況,最好不要長時間騎乘公路車。

椎間盤突出,常出現在腰椎或頸椎

「椎間盤就像是避震器,裡面的髓核可以想像成一顆氣球,若椎間盤突然受到衝擊,或者經年累月磨損,就像用腳踩氣球時,氣球往兩邊突出一樣;若突出壓迫到神經,身體就會有麻痛感,久了會出現無力或肌肉萎縮等現象。」他指出,這種情形最常發生的位置在腰椎與頸椎下半段可活動比較多的關節處,好發族群為常需彎腰搬運重物、長時間彎腰工作、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的人,或是瞬間扭傷、發生外力撞擊等。

椎間盤突出需不需要開刀?從上述案例來看,患者只需接受復健治療,加上改善騎單車的坐姿、時間與強度,症狀就會逐漸緩解,不需要動手術。

凃富籌表示,通常利用復健儀器牽引治療(如俗稱的「拉脖子」、「拉腰」等),並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與肌力訓練,就可以適度改善症狀。一般來說,若有椎間盤突出,且試過復健與生活型態改善都無效,無法躺立坐臥而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又或者沒時間做復健、必須快速回到工作崗位,甚至出現緊急狀況如大小便失禁,才會選擇開刀治療。

以手術治療椎間盤突出,雖然有助於讓恢復速度快一點,但跟其他任何手術一樣存在風險,況且,有些痠麻或疼痛問題,並非開刀就能完全解決,唯有找出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原因並加以改善,才是正道。

骨刺不是病,只是退化的象徵

「至於骨刺,簡單來說就是退化。東西用久了,一定會舊,」凃富籌解釋,骨頭邊緣天生是平滑的,當骨頭因長期壓力、不當或過度使用,會慢慢磨損並修補,於是骨頭邊緣就會長出骨刺。不過,退化不一定是生病,也不見得會有症狀,大部分都是正常的老化,就跟年紀大了會長白頭髮一樣。

骨刺通常都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並非每個人都有症狀。如果長出來的骨刺壓迫到神經,就會出現手麻痛、肌肉無力或萎縮等症狀;常聽到的「坐骨神經痛」,其實只有一部分是腰椎骨刺所引起,大部分都不是。

凃富籌強調,「骨刺並不會因為吃藥或打針而消失,要消除骨刺,一定得靠手術才行, 坊間有許多廣告會告訴民眾可以透過吃藥讓骨刺消失,這是誇大的說法。

他表示,只要從平常生活習慣或工作方式中,找出導致疼痛的危險因子,加以改善,症狀多半就能緩解。

他並提醒,很多人會把全身的痠痛問題歸咎於椎間盤突出或骨刺,但大多數疼痛都是因為平日生活習慣不良、長期姿勢不對所造成,只要保持正確姿勢,避免久坐或久站,養成規律運動,這些症狀都是可以避免的。

雖然運動有益健康,但也不應過度。有不少患者的急性痠痛或痠痛惡化,是因為運動量過度、強度過強所造成,富籌建議,運動還是要循序漸進、適度適量較好。

文/鍾碧芳
原文、圖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正骨架百病除》(原標題:今周刊《正骨架百病除》)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