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推動全民換發數位身分證,然而卻因為資安及隱私權疑慮而失敗,如今更是引起承包廠商求償,調解後金額約2.8億元,是否將由全民買單?而數位身分證為什麼失敗?3大爭議一次看。
為什麼要換數位身分證(New eID)?數位身分證優點是?
◆數位身分證可結合「自然人憑證」,介接健保卡、駕照,等於民眾不受時間限制,免臨櫃、免書證,即可辦理各項業務。
業務包括以下16項:
國民年金
勞保
健保社福
育兒津貼
交通監理
車駕籍資料
稅務通關
護照簽證
公投連署
生前契約
防災資料
貿易產業
工商登記
不動產交易
通信傳播
教學、就學
◆可減少拿出身分證時,個資外洩機率。
◆未來規劃「綁定手機」功能,網路操作更加便利。
數位身分證為什麼失敗?遭反對理由是?
◆數位身分證缺乏專法規範,資安防駭成問題
對比同樣有數位身分證的日本、德國、愛沙尼亞,皆有專法規範、專責機構保護個資,也能反過來監督政府使用足跡。例如德國、日本以法律明定數位身分證的用途,限制數位足跡;而愛沙尼亞則是讓人民可檢視自己資料是否有異常活動,可即時反應及提告。
即便是律法完善的愛沙尼亞及德國都曾發現資安漏洞,愛沙尼亞於2007年遭到俄羅斯駭客大規模攻擊;德國則是在2018年發現驗證程序漏洞,恐讓駭客假冒他人身分。何況是台灣,若真遭駭客破解,使用者的名字、住址等馬上就會曝光。
◆數位身分證規劃案程序瑕疵
政府推動數位身分證時,規劃案都尚未做完就急著發包廠商印製、驗證、建置系統等,讓評估小組看不到整體規劃就被迫提供意見,無法給予實質、有效的建議,遭批政府資訊不透明、評估小組淪為橡皮圖章,外界引起反彈。
2019年4月,內政部委託身分證換發規畫案,國巨管理顧問公司得標,預計同年11月底完成。
2019年6月,發包印製案完成決標。
2020年3月,通過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辦法。
2020年4月,因新冠肺炎延期。
2020年6月,系統建置與維護案由中華電信得標。
2020年11月,立法院決議凍結數位身分證2021年度預算半數4億元。
2021年1月,行政院決議暫停換發數位身分識別證,待專法審議再施行。
◆中研院學者3大理由反對
台灣每個月遭受3億次駭客掃描,3000萬次駭客攻擊,中研院學者認為對於專家來說,只設定密碼是很容易破解的,比紙本身分證遭冒用的風險更高;何況委外設計軟硬體若廠商有問題,就可能成為國安破口;而實際上在推行數位身分證的德國,也只有不到3成人啟用晶片功能,是否真的有需求也仍未知。
數位身分證遭反對,為何仍強硬推行?
即便遭到外界反對,內政部表示,《戶籍法》第52條規定,「國民身分證及戶口名簿之格式、內容、繳交之相片規格,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而將紙本身分證改為晶片數位身分證,屬於身分證「格式」變更,目前既有法律已充分授權行政機關發行數位身分證。
數位身分證賠2.8億元全民買單
政府與廠商協調,賠償金額約2.8億元,將由全民買單。
對此,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去年媒體報導廠商求償10億元,目前政府與廠商達成協議,賠償金額會在2.8億元以下,「上次金額與這次金額不同」,沒有全民買單10億元的問題。未來數位身分證是否還有設立必要性,陳建仁表示會繼續研議。
而此次財物損失,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澤成表示是政策問題,不會由基層人員承擔,相關機關部會會進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