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蕭慕琦分享個案,一名55歲的婦人,3年前感覺外痔有濕黏的分泌物,認為是自然現象便不理會,而後滲出血絲、散發臭味才驚覺就醫,證實這團肉球不是外痔,是少見的肛門癌,雖經放療、電療,還是沒能保住肛門。肛門癌源自肛門內細胞,大部分的癌細胞來自皮膚細胞,所以稱「鱗狀上皮細胞癌」。蕭慕琦指出,肛門癌可能以肛門癢、出血、有黏液等8大症狀為表徵,呼籲有異狀及早就醫。
微創痔瘡手術及私密美型專家、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蕭慕琦日前上節目《醫師好辣》時表示,痔瘡雖常見,「但不見得肛門口長東西就是痔瘡」,上述個案本就有痔瘡的問題,肛門口有肉球,偶爾會有淡淡的分泌物,自認正常,「即使有時會造成下面濕濕癢癢的,也就擦擦藥泡泡水就算了。」蕭慕琦說,婦人肛門口有分泌物的情形,三年來都覺得沒關係,反正是痔瘡,就不理它,「後來是因為這個分泌物多到散發惡臭,甚至帶些許血絲,才驚覺不太對勁來就醫。」
蕭慕琦描述,該婦人一進診間,自己就聞到他身上散發一種怪味,「他一躺上去(檢查床),我連內診都還沒開始,只是稍微看一眼,就覺得這個東西看起來不對。」蕭慕琦直指,婦人肛門外面突出的一些肉球,是不正常增生的癌症組織,即肛門癌,而肛門癌會分泌一些黏液,或像汗水一樣,「因為它是一些爛爛的組織,很容易造成磨擦破皮。」婦人確診罹患肛門癌後,馬上就被安排放療與化療,希望讓腫瘤縮小,但蕭慕琦表示,即使做了這些治療,在外科手術時,為把剩下的腫瘤清除乾淨,「婦人的肛門還是未能留下,都被切除。」
蕭慕琦又在婦人腹部做一個造口,當人口肛門使用,遺憾婦人未能在發病之初接受治療。
什麼是肛門癌?
據三軍總醫院官網資料,癌細胞是原本身體內組織細胞不正常的生長,可能是因環境變化或基因病變而造成;細胞過度增生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惡性。若是惡性變化,它更會侵犯至附近的相鄰組織器官,或沿著血管及淋巴管擴散至遠端其他器官。肛門癌源自肛門內細胞,大部分的癌細胞來自皮膚細胞,所以稱「鱗狀上皮細胞癌」。少部分是由其他分泌黏液的細胞來的,稱「泄殖腔細胞癌」。儘管癌細胞組織名稱不同,然而他們的表現相似,治療也相同。若細胞已經是癌細胞,但還未侵犯到外表時,稱為前期癌,又稱鮑文疾病。
肛門癌的發生率有多少?
肛門癌非常少見,約佔腸胃道癌症的1%至2%,在美國每年約有3400名新病人,且約有500人死於肛門癌;與大腸直腸癌比較不同,其為每年14萬名新病人,而有50000人死於癌症。
肛門癌的危險因子為何?
真正引起肛門癌的原因尚未了解,但有些因子較易造成肛門癌:
1.年齡:超過50歲以上。
2.肛門菜花:若曾患有肛門菜花病人,表示曾被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過,較易得肛門癌。
3. 肛門性行為:曾進行肛門性行為者。
4. 抽煙:煙中有些化學物質易致癌。
5. 免疫力抑制:像是接受移植手術,或愛滋病患危險性較高。
6. 慢性發炎反應:若是長期患有肛門廔管或傷口不癒者較易患病。
7. 骨盆腔放射線照射:若病人曾患直腸癌、膀胱癌、攝護腺癌或子宮頸癌的人,須些受放射治療者危險性也較高。
肛門癌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大部分的肛門癌皆可早期被發現,因為肛門癌的表現症狀為:
1. 直腸肛門出血。
2. 肛門口可摸道硬塊腫瘤。
3. 肛門疼痛。
4. 肛門異常搔癢。
5. 排便習慣改變。
6. 大便形狀變細。
7. 肛門異常黏液的分泌物。
8. 肛門周圍或鼠蹊部淋巴腺腫大。
這些有時也會由痔瘡來表現,但民眾還是須小心有肛門癌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三軍總醫院》
原影片連結:《醫師好辣》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