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信義區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遠百A13店,近日爆發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患者都曾食用炒粿條和滑蛋河粉等食物,引發討論,而檢測結果顯示,患者體內含有罕見的強烈粒線體呼吸毒素「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針對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台灣過去也在腐敗鳳梨果核、杏鮑菇中驗出米酵菌酸」,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理事長翁瑞宏澄清,媒體報導誤解他發文的原意。台灣過去有學術研究發現,在具有鳳梨果腐病的鳳梨和腐敗的杏鮑菇驗出唐菖蒲伯克氏菌,並不是驗出米酵菌酸。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翁瑞宏說,根據文獻資料可知,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由唐菖蒲伯克 (霍爾德) 氏菌 (Burkholderia gladioli)所產生,此菌其中一種致病變型可在椰子果肉生長,產生呼吸毒素米酵菌酸,人食用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會中毒,並有致命危險。在台灣,曾經在腐敗的杏鮑菇和具鳳梨果腐病的鳳梨中鑑識到此病菌,但並非驗到米酵菌酸。部分媒體報導稱杏鮑菇和鳳梨驗到米酵菌酸是錯誤的資訊。
杏鮑菇出現2狀況就不宜食用
營養師蔡宜庭先前在臉書粉專「珍妮絲營養書-蔡宜庭營養師」表示,菇類在生物學上屬於「真菌界」,但在營養學的六大食物分類中被歸類為「蔬菜類」。
菇類富含水溶性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清腸助便。水溶性膳食纖維也能增加用餐飽足感,是可用於減重的優質好食材。而同樣身為蔬菜類,菇類的蛋白質高了一些,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資料:同樣100公克的杏鮑菇與高麗菜相比,杏鮑菇蛋白質含量是高麗菜的2倍。
至於杏鮑菇怎麼挑?如何保存?蔡宜庭建議,選購時應選外觀完整、菇柄肥厚挺直且呈乳白色、有彈性、無酸味的杏鮑菇。在保存方面,最好放置在冰箱冷藏,雖然比起其他菇類(如:秀珍菇),杏鮑菇相對可以放冰箱久一點,但如果已有黏液或變黃,建議就不要食用了。
責任編輯/李艾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