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一則新聞是這樣寫:「IC設計大廠聯發科去年下半年員工分紅,有望比去年8月發放上半年的分紅總額增加逾三成,依照該公司去年下半年稅前盈餘493.08億元估算,分紅總額約98.6億元,可參與分紅員工1.4萬人算,平均每人可分得金額逾70萬元。」相信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導,想法也有很多種,最早期的想法比較單純,就會覺得這真是很好,每個人光是分紅就可以分到快70萬,這相當於社會新鮮人都賺不太到的年薪。
在之後幾年的歲月,想法會改變為:「別鬧了,這只是平均,又不是每個人」
真正領走的都是最上面的主管,下面的人領不多,這種新聞隨便看看就好。
到後來真正想通透時,又轉回一開始那樣,但稍微有一點不同,那就是不管每人平均到底拿多少,但這總額就是下來了,
98億多的資金活水就是要灌入這個社會,也許促進當地縣市的消費熱度,也許是當地房價的上漲,也可能是信用卡刷卡準備又要創新高等等。
不再糾結於「平均還不平均」,因為那本來就是該公司機制,不可能每位主管與一般工程師領相同的分紅。
過去曾有各地的父母因為孩子的消費習慣不好,也許有賺到一些錢,卻開銷過大,非必需品的消費不是不行,而是搞到信用卡還欠卡債的,這種事情也是常見。
還記得有位著急的母親上完課後,問說是否下次可以再次參加?
希望帶著已經剛成年的兒子來聽聽,這當然沒什麼問題,但心中難免會疑問,我不過是個陌生人,能改變他兒子什麼?
那時候給35歲前年輕人的一堂必修理財課剛開始,並沒有想太多,而且這母親跑來上年輕人的課,原來也只是為了孩子,要不然都50幾歲人,怎樣都不需要來上這堂年輕人的課才是。
後來第二次課後,那母親帶著兒子簡單說聲感謝,並且其他讀者同學陸續離開後,我們就在教室閒聊了十分鐘,
我笑笑跟那孩子說:「你有個很關心你的母親,還陪你來聽這個課。」
記得那孩子是大學生剛畢業還是大四,忘記了,
他有點不好意思但也調皮說了幾句:「我媽就是很囉嗦,我借錢買個重機就叫個半天,之後出社會找工作再還不就好了,而且有時候改車什麼的,朋友也都是在玩,沒事啦!我媽窮擔心而已,之後研究所大不了先不念,先去工作就好。」
我一旁靜靜聽著,沒有發表任何看法,微笑點著頭,甚至附和那孩子幾句,
看到旁邊的媽媽很心急,可能想說我怎麼還不講話,那孩子講的眉飛色舞,畢大是不是幫不上忙?
那剛畢業的孩子繼續說著:「學生時代本來大家都會玩比較兇,而且我覺得等以後出社會再來拼就好,很多朋友甚至還一年出國三四次,這是我們這代常見的啦!況且我還住家裡,每個月花不到幾千元。以後再存也很快,其實我是覺得沒什麼,總之我媽窮操心,她很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