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股海翻騰」,多是形容股價在市場中的起伏不定。但回看十六世紀探險家的船,橫渡未知的大洋,而這趟航行是由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資金所支持,其實是一種真實的「股海翻騰」。
當我們買進某公司的股票,表示我們同時成為公司的股東。公司賺錢時,就可以依持有股份的比例,分配利潤,這就是所謂的「股利」。而如果公司沒賺錢,或是這條船在探險過程中沉了,我們也就血本無歸。
接著我們就來談談「存股」。投資人在尋找「高股息」股投資的過程中,有哪些該留意的地方?
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
股利通常有兩種形式,分別為「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
現金股利
當公司的盈餘因應自身投資需求還有剩餘時,通常會將盈餘以現金方式發放給股東,又稱為「除息」。一般來說,當企業處於成長期,需要大量再投資,現金股息發配會較少;而若企業處於成熟期,沒有太多成長機會,現金股息發配會較多。
股票股利
如果企業因應成長需要,希望將盈餘留在公司內做廠房、設備等再投資,會透過發配股票股利的方式,以股票換取原本應該分配股東的盈餘,又稱為「除權」。要注意的是,股票股利會讓股本和淨值膨脹。當企業處於成長期,需要大量再投資,股票股利發配會較多;而若企業處於成熟期,沒有成長機會,股票股利發配會較少。
2000年電子股獨領台股風騷的年代,高配股的股票股利才是王道,員工分紅配股更是創造出許多科技新貴。投資人普遍認為,股票股利發得愈多,公司的獲利前景愈好。而除權之後,股價大幅下降,造成股票變便宜的假象,也吸引很多投資人跟進,加速了填權的可能性,這就是「除權息套利」可行的關鍵因素。
但說穿了,股票股利只是將股權分割,發行的股票變多,股本變大,若不考慮員工分紅配股造成的額外稀釋,配發前後投資人對公司的所有權比例仍舊相同,因此也可以說是「印股票換鈔票」的一種手法。
至於現在,台灣投資人已經逐漸成熟,「高配股會膨脹股本,不利公司未來的每股盈餘」大概已成為共識,這種高配股的習慣才逐漸扭轉。於是,投資人的目光開始轉向「存股」,其中又以金融股最受青睞。
作者介紹|楊比爾(楊書銘)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投入金融業二十年,是銀行理專、投資者們的金融教練,培訓超過十三萬人次。事業遍及證券、銀行、保險業,熟稔Old Money的歷史與體質;隨著加密貨幣興起,意識到New Money的可能性,著有《股市投資王》、《錢進加密貨幣》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現在開始就有錢:改變一生的50個理財法則,教你利用時間複利,站上致富起跑點》。(原標題:配股好還是配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