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工作容易被AI取代?專家列8大職業恐最先消失!白領階級也逃不掉

2024-06-22 09:30

? 人氣

2023年的 AI 熱潮來臨,45% 的美國人擔心 AI 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影響。(示意圖/取自pakutaso)

2023年的 AI 熱潮來臨,45% 的美國人擔心 AI 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影響。(示意圖/取自pakutaso)

2023年的AI熱潮來臨後,加拿大民調公司Leger在洛杉磯時報發布調查指出,45%的美國人擔心AI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影響,55歲以上的高年齡層中,有37%擔心AI影響工作,而18歲到34歲的靑壯年年齡層中,高達57%擔心AI影響工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會受到影響的職業類別,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也是全球與兩岸公認的AI先驅,率先完整列出會受AI影響的白領工作:

電話行銷人員

自動語音服務在AI不斷迭代後,能自動判斷分析顧客資料與購買歷史,進一步回覆問題與銷售話術。

客戶服務人員

各網路平台聊天機器人,以及自動化的郵件客服,已經不是新鮮事,未來會以大量來電和語音服務來取代眞人客服。

行銷與市場研究人員

行銷與和市場研究需要對大量資料來進行吸收與篩選,再從中挖掘出新觀點,進一步做成市調報告。麥肯錫已經把這類工作,歸為「高度受自動化影響」的職業。

保險理賠人員

出險與索賠的資料,都可讓AI自動比照保險公司的歷史資料,來進一步完成核實工作。欺詐的狀況將會大幅降低,AI自動精算的數値基礎,可靠度也更高。

消費者放款

AI擅長處理海量資料、做簡單的決策以及進行精準判定,而銀行放款款正好就屬於這類工作,專家也注意到AI技術下所批的專案違約率大大低於人工批准的專案。

財經和體育記者

我們每天閱讀的諸多新聞,其實都是對相似事件的重複性描述進行歸納與撰稿,例如上市上櫃公司的年報與季報,還有棒球比賽與籃球比賽的新聞稿撰寫,未來AI甚至連殺人標題都能產出,網路小編也危險了。

會計與財務分析師

單純的記帳工作,將是最先受到AI影響的職務,撰寫財務分析報告的研究員,也很可能被取代。

基金經理人與機構投資人員:他們的投資判斷,都需要吸收與閱讀大量的相關資訊,之後再進行投資決策,但這兩項工作都很容易被AI完成,而且在判斷買點與賣點時,不會發生人性不可避免的誤差。

放射專科醫師

醫院中廣泛透過X光、MRI或CT,來診斷各種類型的癌症,但一位病患每次就要照數十張的片子,一位醫生閱片時長需5-15分鐘,非常考驗放射科醫生的眼力與精力,而AI的分析速度是人類醫生的180倍。

除了放射科醫生之外,外科醫生如今廣泛運用達文西機器人手臂進行開刀,透過醫生遠端操作,來模仿人類手腕關節精準進行切除,但危險程度高的手術,例如在脊椎部位,經驗再多的醫生都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精準與長時間完美操作。未來以AI直接執刀的話,靈敏度會更高,並且降低開刀風險。

白領的高薪工作,確實是所有人職業化與社會化的目標。只是在「白領」這個名詞發明之前,人類在工業革命的時代,也曾把每天要步行10公里的「燈夫」,在黃昏前為大家點亮燈,在黎明時熄滅燈的職業,視為社會構成的重要工作;或者是在上百年前最時尙的保齡球館中,「保齡球瓶擺放工」也曾經是很潮的職業,但最後也被重置保齡球瓶的自動設備取代了。

被影響的職業證照工作

白領工作之外,李開復也列出倉庫工人、速食店員、洗碗工、快遞員、保安人員、卡車司機、生產線質檢員等藍領工作會被AI影響。

以自駕公車為例,少了方向盤上的那雙手,車輛會自己左轉右轉,到達目的地後,自己還會倒車停車。這就是基於車輛感測與城市交通數據,來讓一台台的無人車,取代龐大規模的開車勞動力。

在日本,很多郊區的巴士司機都是六十或七十歲了,加上人口老化的缺工窘境,這造成自動駕駛技術,都是客運公司在投資!因為他們發現,將來會找不到司機。

台灣也不例外,年輕人誰愛當公車司機?

台灣建造一公里的捷運要砸48億台幣,輕軌是18億,如果以無人巴士來取代輕軌,造價會大大減少!而在兩條鐵路之間,又是否還要再另外建一條鐵路呢?這段接駁路程,也可以用無人巴士來取代。

公車司機與大卡車司機,都需要考職業證照,小黃與多元計程車駕駛,也都需要考照,這是放眼各國政府的普遍規範。畢竟需要照顧大眾旅客的人身安全,以及長時間在路上行車,都需要更高標準的嚴格規範。

只不過,台灣國道大型載重車的事故,在2022年的死亡事故之肇事率為0.006(件/百萬延車公里),為小客車肇事率0.0016(件/百萬延車公里)之3.75倍。

至於以計程車為典型代表的營業用小客車,肇事率更是一般你我自用小客車肇事率0.53的2.2倍。

我們看到職業駕駛的肇事率居高不下,AI自動駕駛有朝一日,會取代方向盤後面的人類大腦與雙手,但光是在台灣,影響的就是數以十萬計的專業司機從業人口。

美國舊金山在2023年8月11日,正式通過Cruise與Wemo,全天候推出無人自駕計程車服務。可惜的是,在法案通過的隔一天晚上,Cruise就發生旗下多輛「Robotaxi」無人計程車,因為網路頻寬受限,發生自駕車輛動彈不得,造成交通大打結。之後又發生Cruise自駕車,碾過且拖行路上另一起車禍的傷者,導致其死亡,使得Cruise在加州與全美各地的道路測試頓時停擺,該公司執行長KyleVogt請辭謝罪。

回顧深藍與AlphaGo的發展歷程,自駕車的「有朝一日」,確實不會那麼快發生。

如果從小眾與利基型的自駕車應用來看,全世界有三萬家高爾夫球場,以標準18洞的高爾夫球場計算,每個球場約需60台高爾夫球車,也就是說,全世界目前至少總計約有180萬台高爾夫球車在運作。短期之內,這類封閉式路線的路網,也更有利於自駕車的測試與普及。

另外値得注意的是,為了你我叫餐與外送方便,台灣街頭的UberEats與Foodpanda外送員,雖然不用考照認證,只要符合兩大平台的基礎規範,但他們也都是冒著馬路虎口的危險,用防護力較低的摩托車與電動車來工作,為您使命必達。然而,全台每年上千件的外送事故狀況,也是難以避免之殤。

用無人機進行外送,也是Amazon早在十多年前的嘗試了,這些廣義來說,都是會受AI影響的工作。2019年全台外送員約為4萬5000人,2020年疫情來臨,大幅提升至8萬7000人,2021年達到10萬2000人,2022年更超過至14萬5000人,他們背後可能是一個人的單身工作,也可能代表一個家庭的全額收入。

外送服務正大行其道,辛勤的外送員也正遍佈你我身邊。不過如果等到「有朝一日」來臨,他們都是AI時代可能會消失的舊工作與老職業。

作者介紹|楊方儒 

投入新媒體與Web3創業的資深新聞人,也是第一位橫跨大陸、香港、台灣的財經雜誌人,擁有跨國出版集團內部創業經驗,並管理兩岸三地團隊運作,彭博商業周刊繁體版APP曾榮獲蘋果AppStore「Bestof2013」大獎。
 著有《貧創新》《郭台銘:錢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等暢銷財經書,策劃出版《立委空戰學》《起來!為了更美好的將來:15個夢想先行者的奮鬥告白》,並先後於《中國時報》《TVBS》《財經天下周刊》《中國企業家》《TechOrange》撰寫財經產業、科技創新、網路新創、國際趨勢、旅遊、體育、年輕世代職涯等專欄文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文化《誰會被抹平:10輛推土機新科技,70項黑天鵝趨勢,80個正被剷平的職業,正在改寫你我的未來》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