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的時候動也不能動,吃喝拉撒都只能仰賴家人,得到這個病有如被判無期徒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病友郭大哥表示,當疾病發作時會先感到皮膚紅腫熱痛,膿疱在2到3個小時就會大量冒出,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會布滿身體大半面積,接下來的五天至一週更是折磨人的痛與癢,就算止痛與止癢藥吃到三倍劑量都沒用,還會伴隨著高燒與全身無力。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簡稱GPP)為一種嚴重且少見的自體發炎性疾病,郭大哥從15歲發病至今近50年,近十年隨著醫療的發展方釐清疾病的關鍵致病機轉介白素36(IL-36),確診病名。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為皮膚重症 治療不當可能致死
臺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教授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在所有乾癬比例中佔比大概不到1%,是一種少見但嚴重不可輕忽的皮膚重症。急性發作期時,皮膚會長出大量膿疱,不僅會帶來難以忍受的疼痛與搔癢,也會因為全身性發炎導致發燒、全身倦怠或是關節疼痛的症狀,因此病患往往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在個人身體狀態或治療不當的情況下,甚而可能致死。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主要與遺傳有關,但後天的因素也會誘發疾病發作,像是感染、疲勞、懷孕與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等。
感染用藥恐成疾病惡化因子 提升疾病意識很重要
蔡呈芳教授提到,直到近年研究才發現該疾病之關鍵致病機轉介白素36(IL-36),過去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處置是有什麼症狀就給什麼藥,但現代醫學證實反覆的不當用藥可能將使疾病更難控制,不少用於治療感染類的抗生素跟退燒藥,本身就是誘發與惡化的因子,造成很多患者住院時間拉長,乃至於超過半年才能出院。現代加強各科醫師對該疾病的認識很重要,目前在臺灣最容易被誤診的即是藥物過敏,因初期症狀與GPP有些相似,許多醫師常跟「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皰症」混肴,送到急診時,直接使用的退燒藥跟抗生素,將可能使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性化。
盼新藥納入健保 讓GPP病友有勇氣計畫明天
病友郭大哥回憶小時候父母帶著自己四處求診,甚至求神問鬼的慘況,不管是什麼藥物跟偏方,只要有一線希望,他都大膽嘗試,無奈試遍各種偏方作法,最後都只剩下失望,他的病情依然反覆發作。郭大哥哽咽地說,每次他進到廟裡手裡拿著香,心裡忍不住對蒼天喊話:「其實我不相信祢,但是為了讓爸爸媽媽放心,我還是得敬拜祢。」因為自己生病,得讓父母親跟著奔波,賣地籌備醫藥費,郭大哥的行動無疑是對父母親的體貼,不希望父母親對自己太過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