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棒球只看打擊率,代表你是外行人!內行人會看這兩個數據:得分相關性高達0.9

2024-06-17 10:40

? 人氣

啊,但你一旦宣稱自己是數據中的萬王之王,但又沒辦法拿出實績來的時候,我就看不下去了。就像圈內的分析師與棒球高階主管們也都在發出不平之鳴,畢竟他們如今都已體認到那些打擊率宣稱可以但未曾提供的資訊,都有其他更完整、更無漏洞的統計數據可以幫忙。所以即便我們還在為「贏得打擊王」的選手鼓掌,也還在因為某人的打擊率最高就說他是「聯盟中最強的打者」,但其實打擊率這個數據本身已經失寵了二十個年頭,而且其衰落的速度只會繼續增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延伸閱讀:世界棒球12強》預賽賽程出爐!台灣首戰強碰韓國 5場都在大巨蛋打

這段歷史讀來或許讓人嘖嘖稱奇,但我們真正該聚焦的是打擊率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東西。打擊率是國小三年級水準的數學,把打者的安打數調出來,除以該打者的打數,然後四捨五入到小數點後面三位數,這就是打擊率。而雖然在小樣本裡打擊率可以低到0.000,高到1.000,但在現代棒球裡,典型的打擊率一般會落在0.200到0.400區間。在從2011到2015的5年當中,沒有哪個有資格獲得打擊王的球員打擊率高過三成五,甚至突破三成四的人也只有兩個(荷西.奧圖維〔Jose Altuve〕一回,米格爾.卡布雷拉〔Miguel Cabrera〕兩回)。

你是否注意到了上面這句話裡,有個地方怪怪的:什麼叫「有資格」獲得打擊王?這話要從打擊率是一種比率說起,比率的意思就是要有分子跟分母(以打擊率而言分子是安打數,分母則是打數),大聯盟為個人獎項的得獎者都設定了競爭資格的門檻,以打擊率而言,門檻就是所屬球隊出賽一場,你平均要獲得算是很合理的3.1個打席數。由於大部分球隊整季都會打162場比賽,所以打者必須累積到503個打席數,才能在打擊王競逐中榜上有名,不管是不是第一名。

好喔,但我們剛剛一直聊的不是打數嗎?怎麼這會兒又冒出來一個打席數?的確,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做法暴露出了打擊率的第一個重大瑕疵。打擊率無法告訴你打者多久能打出一支安打,它只能告訴你打者在排除掉他「選到保送、挨觸身球、打出高飛犧牲打、犧牲觸擊成功,或是因為捕手妨礙打擊而上壘」以外的時候,多久能打出一支安打。以上這些狀況都不計打數,但要計打席數。(其中前三樣會納入上壘率的計算,而上壘率作為一項極具價值的數據,本書會在後頭專章討論。)

所以打擊率為什麼要無視這些不是安打或不是單純出局的事件呢?要知道在極端的狀況下,這些事件可以占到一名選手超過三分之一的打席數。(貝瑞.邦茲〔Barry Bonds〕就曾兩度締造這種紀錄,2002到2004年各一次,同時他也是史上唯一一個打席數比打數高出過50%以上的大聯盟球員。)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嗯,滿分的解釋還真不存在。我前面已經提到過了最可能的理論,那就是當查德維克創造出打擊率的時候,這些被排除的事件都還非常罕見,或是單純不被認為會涉及打者的技術或努力,所以查德維克便索性選擇忽視這些事件。光是這點,就可以讓你了解何以純用打擊率,或甚至以打擊率為主去評估打者的表現,會疏漏太多關鍵的資訊。把打者用重要的選球能力拗到的保送排除在分子外(讓分子只有安打數),也排除在分母外(讓分母只有打數),將讓你看不到打者全季表現的完整面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