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想輪班,台積電面臨徵才困境!解方:用遠端管理,讓海外員工輪流控制機台

2024-07-03 09:40

? 人氣

林宏文觀察,台積電到日本設廠的經濟考量絕對大過地緣政治因素,赴美投資則是政治決定,但儘管如此,台積電還是有必須到美國設廠的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指出,美國是台積電重要市場,美國企業佔了台積電6成客戶,「如果大家都去了,唯獨台積電沒有去,萬一別人成功了,它沒去」,這個損失可想而知,因此「對CEO來講,沒有投資才是最大的風險」。

林宏文進一步分析,台積電在美國製造可能導致美國客戶,或部分因安全需要而在美國生產的晶片面臨更高成本。不過,對台積電而言,即使到了美國,在同樣條件下與其他必須在美生產的廠商相比,只要能維持高水準技術及良率,台積電一樣不會輸。

中國遭美晶片制裁 難靠己力打造半導體優勢

此外,美中貿易戰、地緣政治局勢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相較於各國爭相邀請台積電設廠,中國則遭美國在先進半導體技術上有如「卡脖子」的「晶片制裁」。

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6月初在任內最後一場股東會上直言,華為在晶圓代工上不可能追上台積電。此話一出,再度引起外界對中國能否成功繞過美國制裁,自行研發先進半導體的熱議。

林宏文認為,中國在半導體產業大撒幣式的投資很難成功。中國媒體第一財經報導,成立於2014年的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計畫共投入高達約人民幣6,468.7億元(約新台幣2.8兆元)的資金。

他說,華為除了大撒研發經費,旗下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因美國制裁而無法向台積電下單後,被迫轉與中國其他晶片廠商合作,「2022年就大量入股半導體廠達15家之多」。

其中,受惠於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中芯國際也是華為合作夥伴,華為2023下半年推出搭載中芯7奈米晶片的Mate 60高階手機,讓市場一度以為中國有能力突破美國制裁的限制,往高階晶片製程邁進。

然而,根據彭博今年3月的調查報導,中芯國際為華為生產的7奈米先進晶片,仍使用了美國半導體設備商應材及科林研發的設備。

全球半導體業高度分工 各有專精

「我沒有忽視中國的實力,但是半導體產業其實還是一個高度全球分工、大家各做各自專精的部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所有自己都做」,林宏文強調,這個產業是分工的行業,且分工愈來愈明顯。例如荷蘭的EUV設備、美國的設計、規格訂定及趨勢推動、台灣製造的晶片、日本的材料等等。

他也說,中國以前的成功是因為對外開放,全世界都去投資、人才湧入。他引用麻省理工管理學院教授黃亞生的說法指出,許多人認為中國成功是基於政府效率,但中國過去的經濟成長其實高度受惠全球化、自由化。

「黃亞生認為鄧小平那時候開放的中國,讓所有資源進去,他們也充分利用香港自由且法制完整的資本市場,有相當多企業是透過香港募資」,林宏文直言,但現在香港不再自由開放,中國與其他各國的各種交流也變得相當困難。

他說,中國有能力在半導體成熟製程方面發展得很好,「就像電動車一個行業起來了之後,中國傾全力去做,就把那個行業做到很便宜,賣到全世界」,但半導體技術是一直不斷往前推進,「那些新的技術、新的設備,你要完全靠自己,真的是不容易」。

責任編輯/郭家宏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