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陷入低迷狀態,除了中國A股「一片綠油油」已有好一段日子、房地產邁入泡沫化,失業問題更是日益嚴峻,讓不少民眾「鎖緊荷包過日子」。不料,中國近期還傳出不少銀行無預警凍結用戶金融卡、限制提款金額等,後來只以「為了確保卡內的資金安全和反詐騙」為由說明,但仍不被中國民眾買單。
據了解,一名中國網友日前突然發現,自己的薪轉戶每日轉帳限額被下調到500元人民幣(約2243元新台幣),詢問銀行客服人員後,竟獲得「是為了確保卡內的資金安全和反詐騙」的解釋。這名網友歷經多番周折,後經銀行經理核實個人資料後,才將轉帳限額調整為每日10000元人民幣(約4.5萬元新台幣),每年共20萬元(約90萬元新台幣)。
不僅如此,也有另一名中國網友反映他日前在吉林銀行提款時,被銀行以「為了防範電信詐騙轉帳以及客戶被騙」為由,告知他若想提款2萬元(約9萬元新台幣)以上,還需要派出所的同意。吉林銀行為此也被控恐違反《商業銀行法》規定的「存款自願,提領自由」的原則,引起各界熱議。
根據《中國證券報》等陸媒報導,中國各地多家銀行7月陸續發佈公告,以「反洗錢、反詐騙」為由,宣佈將調降部分客戶的非櫃面通路交易限額。報導指出,雖然銀行有「把關」責任,但這並非銀行「限制用戶權利」的理由,認為比起管控民眾的交易限額,銀行更應自我檢討、精調銀行內部的風險管控和數據分析,並且金融監理部門、央行及公安機關要協同監察,避免銀行打著保障用戶權益的旗號侵犯用戶權益。
另外,多家銀行突然單方面修訂交易限額,屬於降低銀行服務,存在合法性、合理性上的爭議,還侵犯用戶權益,因此用戶可依法向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投訴,若因銀行行為導致用戶產生損失一事屬實,還可依法要求銀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