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面臨巨大危機,民眾害怕失業而不敢消費,導致內需疲軟,中國只好透過出口提振經濟,大打低價戰,然而此舉又遭到各國抵制,導致中國企業連連虧損,形成惡性循環。
綜合外媒報導,受國內經濟不景氣影響,中國人民開始克制消費,這導致相關產業受到衝擊,光是今年上半年,中國就有多達105.6萬家餐飲企業選擇註銷,幾乎逼近去年一整年註銷數量的135.9萬家,連經營27年、上海知名大型購物商場梅龍鎮廣場也宣告歇業。
不只如此,根據中國消費資訊服務平台「壹覽商業」統計,今年上半年有多達6682家知名品牌餐飲、百貨商場、超市及門市關門,包括沃爾瑪、永輝超市、大潤發等大型百貨超市,甚至是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連鎖餐飲店,單是蜜雪冰城就關了超過3000家門市。
國內消費需求疲軟不僅僅限於餐飲業,整體產業界都因為內需減少,供應過剩使得他們不得不低價傾銷,或是尋求出口,但此舉卻將中國企業推向崩潰邊緣。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至少有將近4分之1的上市企業陷入虧損困境,10年前虧損企業僅7%,相差之大。
以供應磷酸鐵鋰來製造電池的江蘇龍蟠科技為例,他們去年虧損1.69億美元(約新台幣55.4億元),江蘇龍蟠科技認為,他們虧損最大的原因是市場產過剩且電池製造商需求放緩;另外生產太陽能模組的隆基綠能則在7月初警告,光電產業也因為供應過剩,今年上半年將虧損6.6億美元(約新台幣216.4億元);其餘包含機械、電子、鋼鐵、軟體產業都走向虧損局面。
為了彌補內需疲軟,中國企業只能尋求出口,6月出口年增8.6%,甚至為了銷售而大打低價戰,等於給其他國家帶來壓力,甚至近一步導致中國與各國的貿易摩擦,例如美國、歐盟表示將對中國實施高額關稅;印度、巴西及土耳其等則進行反傾銷調查,抵制中國低價出口鋼鐵產品。
報導指出,中國試圖在全球尋找市場、投資海外生產,或是承擔關稅銷售,這將限制中國投資新產品、提高薪資或雇用新員工,如此產能過剩最終將導致中國企業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