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日前稱「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將要求台灣付保護費。對此,有智庫學者表示,台灣有3大優勢更有利於晶片產業的發展,是大多數國家都難以實現的。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蘭德公司高級政治科學家郭泓均(Raymond Kuo)指出,川普的說法實際上能看出台灣在晶片製造上更有競爭力,其中有3大優勢是其他國家難以追上的。
第一點是台灣擁有高等教育人口,超過半數的台積電員工都是碩博士學歷;第二則是工資不算高,可以用相對低的成本雇用教育水平高的員工;第三則是台積電是「每日三班制」,在監管環境上幾乎都有人進行生產及研發,生產力是其他製造商的3倍,如今台灣更是生產世界上92%最先進晶片,這都是其他國家難以實現的優勢。
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亞洲項目研究員石可為(David Sacks)則表示,美國當年認為設計晶片利潤較高,因此將生產晶片的製造外包給台灣,沒有考慮到過度依賴台灣的後果;甚至張忠謀向德州儀器提出台積電的商業模式也遭到拒絕,失去成為台積電的機會。
不過若台海或南海發生危機,石可為相信美國仍可以生產足夠的晶片滿足國安需求,只是「我不認為美國會達到不依賴台灣來生產最先進晶片的地步」。
而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高級研究員許毓仁認為,美國向台灣買晶片是歷史演變、也是美國自己的決定,川普說詞恐怕是大選政治考量。美國發明摩爾定律確實在半導體產業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真正將過程發揚光大的,靠的還是台灣晶片產業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