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性做假帳」中國虛報逾百億太離譜!為了1目的恐害慘習近平

2024-08-22 13:05

? 人氣

中國各地2023年的審計報告曝光,結果也揭露多個地方政府以造假手段虛增財政收入。(示意圖/Pixabay)

中國各地2023年的審計報告曝光,結果也揭露多個地方政府以造假手段虛增財政收入。(示意圖/Pixabay)

中國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往往是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近日,中國各地去(2023)年的審計報告出爐,結果也再度曝光多個地方政府以造假手段虛增財政收入的情形,甚至部分地區的虛報收入超過百億人民幣,引起外界的反彈和質疑,而此事也讓中國地方財政的「老問題」再次浮上檯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地方政府虛報金額逾百億人民幣

據《第一財經》報導表示,廣東省、河北省、四川省、青海省、遼寧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審計報告都顯示當地部分縣市政府的財務出現造假問題,其中在四川、青海、內蒙古、遼寧等地的審計報告更揭露了數百萬到千萬人民幣不等的虛報收入。

其中在河北省審計報告顯示,有1省7縣藉由虛假處置公益性資產、多繳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或罰沒收入等方式,虛增財政收入24.95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11億元),而廣東省審計報告也透露,有3個市和3個縣透過國有企業購買國有資產等方式增加財政收入人民幣171.01億元(約新台幣765億元)。

為政績造假財政收入

報導將此情形形容為中國地方的「老問題」,可能原因為財政收入成長指標是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加上近年財政收支缺口逐漸擴大,政府的預算收支難以平衡,因此不少地方政府為了政績,常藉虛增財政收入、人為調節收入徵收進度等手法,虛報政府財政情形。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施正文認為,地方政府試圖以虛報財政收入來掩蓋真實財政收入狀況及實際財政赤字,此舉不僅干擾中央對地方真實財政狀況的判斷,容易誤導決策,影響宏觀調控,也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另外,為了避免地方為完成任務而虛增收入,有專家建議應要求地方端正政績觀,科學理性設定財政收入指標,落實「預算法等收入指標只是預期性指標,而非剛性完成的任務指標」,同時也應持續推進財稅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減輕地方財政支出壓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