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粒粒皆辛苦」的詩人李紳,長大怎被百姓討厭?揭課本沒提的憫農詩人暗黑面

2024-11-24 10:28

? 人氣

詩人李紳後來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貪官,生活奢靡,還忽視百姓的困苦。(資料照,取自pixabay)

詩人李紳後來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貪官,生活奢靡,還忽視百姓的困苦。(資料照,取自pixabay)

唐詩是學生時代必背的古文之一,其中,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首句描寫農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艱辛,後句以反問方式提醒人們反思米糧來之不易,必須珍惜食物。然而,有中國歷史學者指出,詩人李紳後來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大貪官,生活奢靡,忽視百姓的困苦,甚至禍及子孫。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粒粒皆辛苦」憫農詩人李紳成奢靡的貪官

根據中媒《搜狐網》報導,中國歷史學者紀連海指出,李紳並非從一開始就是貪官,他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曾是武則天的宰相,父親也擔任過縣令,儘管家庭背景顯赫,但李紳幼年喪父,6歲時便隨母漂泊,見識了世態炎涼,目睹農民朝不保夕的生活,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作《憫農》。

李紳在27歲時,通過不懈努力,終於中了進士,位居翰林學士,后從右拾遺到司馬、刺史再到節度使,直至宰相之位。起初當官的李紳,正直大義,敢於直接揭露社會的現實、批評朝廷的腐敗,然而當上大官、錢權都掌握在手中後,便開始走上歪路。

當大官後目中無人

首先是當官後,根據《雲溪友議》記載,李紳在未得勢時與李元將交情深厚,稱他為「叔叔」,而當他飛黃騰達後,李元將為討好李紳,自降輩分稱自己為「弟」和「侄」,李紳卻不高興,直至他自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答應。

六親不認

其次李紳更六親不認,對同科進士崔巡官毫不顧念舊情,當崔的僕人與市民發生衝突,李紳不僅將僕人與市民嚴懲,還把崔巡官打了20杖,也讓他為官時的「酷虐」方式也相當出名,不少人都十分懼怕他。

欺善怕惡

除此之外,李紳更欺善怕惡,根據《唐語林》記載,李紳任尚書時,因有人未避讓其車隊而被抓,對方一句「某勤政樓前,尚容緩步,開封橋上,不許徐行?」難道「汴京大於帝都?尚書尊於天子?」發現那人是皇族後,非常驚恐,立即放人。

施行苛政、藐視百姓

李紳更魚肉鄉民,李紳任淮南節度使時苛政壓民,徵收重稅、懲治百姓,逼得許多農民逃離家鄉,當屬下勸諫時,李紳不以為意,輕蔑地說,「秕糠隨流者不必報來」。

其中「秕糠」多用來比喻沒有價值的事物,而李紳卻拿它來比喻百姓。句子意思是,「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那些顆粒飽滿的就會留下來,而秕糠就會隨風飄走,以後這種事情不必來報」。

奢靡浪費

李紳當上大官後更花天酒地、浪費食物,沉溺於奢華生活,飲食極度浪費,一頓飯要糜耗百貫,相當於如今數萬元,他愛吃雞舌,其他部位全棄,常為一餐宰殺上百隻雞,後院堆滿雞隻屍體。

此外,李紳家中養有大量妓妾,劉禹錫曾作詩諷刺其奢靡行徑。後來李紳捲入黨爭,李紳在牛李黨爭中選邊站,大力支持李德裕,為他的官途增添了助力。

禍及子孫

此外,李紳死後還因「吳湘案」身敗名裂,會昌五年(西元845),擔任淮南節度使的李紳接到舉報,稱揚州江都縣尉吳湘犯下貪汙、強搶民女等大罪,於是他下令處決吳湘,直到他去世一年才揭露真相,發現是一起冤案,朝廷當即下令將李紳家族「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這一事件使李紳生前的名聲和地位一夕間化為烏有,也禍及子孫。

資料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陳得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