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本來就該當下就做。
時間本來就是瑣碎分散。
負責做家事的人必須先認清「家事即是如此」。「累積完再做就能一鼓作氣地整理」只是一種幻想,眼前看到事情就該隨即處理。東西越少,實踐起來也就越容易,在意的地方馬上就能清除乾淨。
我再強調一次,一切要從減少物品開始。誠如「快溺水的人,就先拋開身上有重量的東西」。
因為我們擁有過多東西,所以無法排出優先順序,想要一次做好五件事情,當然會變成一項艱鉅的工程。如果清楚先後順序,就能將五件事情依序列表,如此便能一件件地解決它們。
想要等累積到一個程度再做,就會延後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最初洗碗時只有五個碗,待累積到某種程度,洗碗槽裡的碗卻已經堆得像座小山。
即使原本都是些簡單的工作,但等到累積五、六份之後,難度當然就跟著提高。面對像這樣的「總合型家事」,無論是時間、勞力或者是心力,都會比想像中耗費更多。想一次解決那些被延後處理的事情,反而造成更大的壓力。
「分次型家事」的另一個優點,就是比較容易開口請別人幫忙。因為每件家事都被「細分」成「小事」,所以比較好拜託家人協助,我稱此為「小任務請求」。
我有一位學生,她為了把在一樓洗好的衣服拿到二樓陽台晒,總是得爬樓梯把衣服拿上去,正當她想著「等會兒要去二樓再順便把濕衣服拿上去」時,丈夫剛好從旁邊經過,於是她便請丈夫幫忙拿去二樓。由於能夠少做一件事,她的家事壓力也稍微減輕了,而受請託的一方也因為得到具體的指令,能夠快速付諸實行。
煮飯時若醬油剛好用光了,就請還在外頭的丈夫「回來路上順便買」。這種「小任務請求」還能促進夫妻間的良好溝通。
作者介紹|山下英子 やましたひでこ
日本一般財團法人斷捨離代表。雜物管理諮詢師。
出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文學院畢業。學生時代接觸瑜伽行法哲學「斷行・捨行・離行」,從中領悟「斷捨離」的概念,將之運用於「整理術」中,打造出任何人都能夠實踐的自我探索法。斷捨離同時也是一種促進思緒新陳代謝的思考方式。
「斷捨離」系列書籍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日本與世界各地累積銷量超過700萬本,成為世界知名的百萬暢銷書作家。
本文授權轉載自台灣廣廈《家事斷捨離(暢銷修訂版):第一本打破收納迷思、讓每個人都能不必特別花時間就做好家事的減法生活書!》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