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具機產業中小型廠商的生存壓力不斷升高,多數企業面臨訂單銳減、資金短缺等問題,過去一年已有不少工具機小廠關閉。
訂單狂減「工廠做四休三」
根據《工商時報》,出口市場需求減弱,尤其是歐美地區的機械工具訂單萎縮,使得中小型工具機廠商無法負荷生產成本。
多位業界人士就透露,由於俄烏戰爭、中東局勢緊張,加上歐洲經濟低迷及中國疫情後內部經濟壓力,台灣工具機產業接單情況波動不穩。
一些大廠雖偶爾能接到大額急單,需加班完成出貨,但平時訂單不足,週五常安排員工特休假以減少生產,甚至加入「做四休三」的行列。
訂單都在大廠「中小企業難生存」
除了需求疲弱,內部的產業競爭也日益加劇,訂單主要流向大型企業,導致許多中小型廠商經營困難,一些零件廠每週僅開工兩天,有些加工廠則計畫於農曆年前停業。
加工廠業者表示,持續營運可能面臨虧損,許多小型業者無法承擔長期虧損而選擇退出市場,關廠並出售早年低價購入的廠房以轉為養老資金,是更務實的選擇。
加工廠「經營困難」想關了
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秘書長許文通表示,機械製造業的外銷訂單動向顯示連續5至6個月呈現增長,12月訂單得分為51.3,略高於50分的平均值。
然而,從企業數量分析,12月持悲觀看法的企業增加,家數指數僅達42.7,顯示訂單主要集中在大型廠商,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日益加重。
雖然2025年機械出口金額預期上升,但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的政策走向仍是變數,確實聽聞部分加工廠因經營困難或缺乏接班人計劃關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