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panda是目前台灣民眾最常使用的外送平台,能達到高使用率不是只靠廣告宣傳,foodpanda長期耕耘AI技術去精進平台營運效能,更細緻化分析消費者行為數據去做出客製化的行銷推廣,以期讓消費者每打開一次APP就有成立訂單的機會、而每一筆訂單都要能帶來正面的消費體驗。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2024年2月22日發布的《外送大調查》,foodpanda以73.6%的常用度,穩坐台灣民眾最常使用的外送平台,且佔據所有年齡層常用平台第一名。在競爭激烈的外送市場中,foodpanda能穩居領先地位,不能不歸功於科技力量的協助、使其重新定義外送服務的便利性,且透過持續耕耘與優化AI技術,將外送效率、服務精準與顧客體驗不斷精進。
運用天氣預測 雨天祭出激勵獎金使訂單延遲率降低8成
外送運營最難的一點,就是訂單和外送員的平衡,單少人多或單多人少都不是一個均衡的狀態,例如當訂單量湧入時,沒有人送是最糟糕的狀況,特別是在沒人想出門的下雨天!foodpanda營運總監秦宇表示,「雨天外送的最大挑戰是供需失衡,而AI幫助我們準確預測這種失衡的程度,並迅速做出調整。」
秦宇解釋,foodpanda內部測過測試,若是在不加碼獎勵的情況下,外送員雨天的上線率和訂單需求量會落差20~30%。「所以要如何知道明天的天氣或是說下一個小時的天氣是什麼情況,然後利用判斷天氣對每個地區外送供需的影響,只要能做到預測,就有辦法知道如何配置資源!」
因此foodpanda與第三方天氣數據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套每15分鐘、半小時更新的天氣預測模型。當預測顯示雨勢即將來襲時,平台會迅速啟動「雨天加碼」計畫,為每單額外支付獎勵(如雨天加碼單次10~50元,甚至特殊情況如過年達100元),成功吸引外送員回到路上。最容易接到客訴的長尾訂單(超過45分鐘的延遲訂單)的延遲率更驟降80%,成功提升平台服務營運效率和穩定性。
訂單與人力預測雙模型搭配 優化供需平衡
除了天氣預測,foodpanda也累積長時間的數據資料來作出「訂單預測」和「人力預測」的雙模型媒合。「和其他外送平台讓外送員隨時上線的彈性不同,foodpanda為了要保障外送員能夠有一定的單量,所以會要求外送員先選班。」秦宇說明,訂單預測是結合大量數據進行時序分析(Time Series)與季節、時段因素,來預測每個時段的訂單量。人力預測則是根據外送員班次選擇與歷史表現來分配所需人力。「因此我們開出的每個時段都有限制外送員上線人數,而只要上線就能確保他有單可以接,而不會空等浪費時間。」而為了優化供需平衡,當有班次的人數不足時,再啟動加碼與其他資源調配。在酷暑、寒流、暴雨等極端天氣下,人力增幅可達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