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休息站車禍4人慘死!電動車起火為什麼很難撲滅?2款鋰電池撞擊後果差很大

2025-01-26 08:58

? 人氣

國道一號桃園楊梅休息站發生嚴重車禍,一輛電動休旅車因不明原因自撞分隔島後起火,新增第四死。(圖/翻攝記者爆料網)

國道一號桃園楊梅休息站發生嚴重車禍,一輛電動休旅車因不明原因自撞分隔島後起火,新增第四死。(圖/翻攝記者爆料網)

國道一號桃園楊梅休息站發生嚴重車禍,一輛載有2名成人及6名兒童的電動休旅車,因不明原因自撞分隔島後起火,截至26日上午8時許,新增第四死!車內4歲女童和2歲男童皆不幸宣告搶救無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起事件讓許多人開始關注電動車的安全性,尤其是「電動車自撞後為何容易起火」成為討論焦點。

電動車自撞為何容易起火?

電動車起火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其鋰電池設計,當車輛發生劇烈碰撞時,電池組可能因擠壓或結構破壞而發生短路,進而導致熱失控。

所謂的熱失控,是指電池內部溫度急劇上升,並持續釋放能量,最終導致起火甚至爆炸。

與傳統燃油車不同,電動車電池的火勢較難撲滅,且燃燒時間更長。

一鍵看楊梅休息站事故現場畫面

電動車比燃油車更容易起火嗎?

根據國際數據分析,其實電動車的火災發生率其實低於燃油車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每10萬輛電動車僅發生25起火災,而燃油車則有1530起,然而,電動車起火後的處理難度較高,加上媒體報導頻繁,導致大眾對電動車起火風險的認知有所偏差。

電動車撞擊後起火有何特別之處?

燃油車在碰撞後起火的主因通常是燃油洩漏,與火花接觸後引發爆燃,而電動車則不同,鋰電池的「化學特性」使其在受到外力擠壓時,可能引發內部短路並持續燃燒。

此外,電動車的電池燃燒時,會釋放有毒氣體,對周圍環境及人員造成更大的威脅。

電動車火災為何難以撲滅?

電動車火災的撲滅難度高於燃油車,主要原因在於鋰電池在熱失控狀態下仍持續釋放能量,傳統滅火方式難以快速降溫。

根據消防專家的建議,撲滅一輛燃油車火災約需2000至4000公升水,而電動車則可能需多達15萬公升,這對消防資源配置造成更大挑戰。

楊梅休息站事故恐是三元鋰電池釀禍?

楊梅休息站自撞事故也引發廣大網友討論,尤其在PTT論壇上,有網友推測事故車輛可能為IONIQ 5,從事故畫面來看,車輛尾部與輪圈特徵均與該車型相似。

該網友指出,IONIQ 5早期採用三元鋰電池,而本次事故火勢猛烈,令人擔憂其電池類型可能仍為三元鋰電池。

鋰電池不同種類各有什麼特性?

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主要搭載兩種類型的鋰電池,分別為三元鋰電池(NCM/NCA)與磷酸鐵鋰電池(LFP)。

三元鋰電池: 能量密度較高,可提供較長續航力,但一旦發生意外,可能迅速爆炸並產生大量明火,讓駕駛與乘客的逃生時間極為有限。

三元鋰電池在高溫或受損時,容易發生「熱失控」現象,迅速釋放大量熱能,並伴隨劇毒氣體,導致火勢難以控制。此外,水或傳統滅火器對於撲滅此類火災效果有限,須使用專用滅火劑或持續降溫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育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