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很盧」講不聽,怎麼罰才有效?以色列家長用1招,秒解台灣家長束手無策的育兒難題

2018-10-22 14:33

? 人氣

「我們先來思考,這個小孩的感官統合問題是什麼?」我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小孩有觸覺接收不良的問題。」一個老師說,「所以他一直在尋找身體上的碰觸,碰觸量不足時,會去坐或躺在其他小孩身上,而且比較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一定要動來動去。」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我問,「小孩就是停不下來啊。罵他有用嗎?一直告誡他有用嗎?」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帶他出去跑兩圈,但我們人力不足,不可能有專人做這件事……」另一個老師說。

「很好,大家開始想辦法了,而現實就是現實,我們沒有多餘人力可以一對一陪他,所以有更好的方式嗎?」我繼續問。

看到大家又沉默下來,我再給提醒:「有什麼事是我們可以帶著他跟小孩一起做的?」

「一起唱遊?」一個老師突然眼睛亮了起來說,「放音樂讓大家可以一起跳來跳去?」

「把小孩一個一個叫過來做兒童按摩?」我接著建議,對於觸感太敏感和太不敏感的孩子,正確的按摩方式對安定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請小孩彼此按摩?」另外一個老師繼續說,大家愈來愈有創意,「或是玩包成木乃伊的遊戲?」

我告訴工作團隊,通常這個小孩控制不了自己時,我就會請他來坐在一起, 我幫他做些物理治療師教我的按摩,讓他冷靜一點,而且我會直接跟他說:「我知道你今天有些困難,停不住自己的行為,過來陪我坐一下,我幫你按摩。」

「我這樣跟小孩講話,和禁制、告誡、說他做的都是壞事,兩者對小孩有什麼不同影響?」如果對小孩的行為有些理解,而且有解決方案出現,也許可以進一步瞭解小孩內心在想什麼,「你們想想看,為什麼給他time-out 時,他非但不難過,還會對你們笑?好像對自己的行為一點都不覺得羞愧?也不在乎你們是否生氣?」

沉默了好一陣子之後,有個老師小心翼翼地開口說:「他應該不瞭解time-out 是什麼意思吧?以為我們叫他去別的地方,再叫他回來很好玩?」

「也許……他不知如何面對我們的怒氣,所以乾脆隱藏自己的恐慌和不知所措?」另一個老師說,「我以前碰過一個被父母大吼大叫就把情緒封鎖起來、變得面無表情的小孩,當然他是大小孩,已經上小學了。」

聽到這裡,我知道可以開始談收尾了。

「首先,這個小男生非常聰明,而且能夠解讀大人的表情,所以他知道我們在生氣,我相信他也知道自己做了被禁止的事,才會被請到別的地方去待著。」 我開始說明,「但他其實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我們的大吼大叫和處罰,對他而言只會讓他害怕,而不是改善行為。他如果無法面對我們的怒氣,用微笑來放鬆自己的心情,是不是比較好的方式?或是另一個可能性,我們大吼大叫時,他覺得自己終於獲得大人的注意力?不管是正向或是負面的對待?」

「而當我們把他拉過來按摩,或用遊戲的方式協助他時,小孩會知道大人看到他的困難,並且試著幫助他。這樣他才可能信任你,才會有安全感,也才能聽得進去你說的話。

其實做為一個家長或幼教老師,必要時,我一樣會對小孩提高音量,但那不會是在我情緒失控之際,而是在創造一個讓小孩聽得進話的環境時。例如說,我要告知一整班小孩某件事,但小孩很吵鬧時,提高聲量請大家閉上嘴巴是必要的。

總而言之,面對怎麼講都不聽的小孩,得回頭思考大人與小孩的溝通卡在哪裡。另外,也請記得,小孩需要能夠守護他的大人,如果他一鬧,大人就不知所措,或是只會用語言和肢體暴力壓制,那他得到的訊息將是:大人沒辦法守護我,只能用威脅和暴力讓我屈服。

作者介紹│ 吳維寧

台灣雲林人,1972年出生,台灣大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曾任高中老師。2005年遠嫁以色列,重新學習新語言與新文化,並細心觀察以色列的教育哲學與風土人情。夫婿為猶太人,育有三女。目前為以色列認證幼教教師,教導四個月至大班學齡兒童,管理園內行政與帶領新教師等事務。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三采《聽懂孩子的話:養出不畏權威、理性對話的虎刺巴小孩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