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這本《列島改造論》作為指引,田中上台之後,積極地推動建設,成為行動派的內閣。
田中角榮不只在內政上大刀闊斧,在外交上也大膽地採取了新的方針。
田中獲選為首相的幾個月前,美國總統尼克森出乎預料,突然訪問北京。這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元首第一次造訪共產中國,由於事先並未對外宣布,全世界都對這次訪問大感驚訝,稱之為「尼克森震撼(Nixon Shock)。」
當然,最受震撼的還是海峽對岸的臺灣,美國雖然尚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但是情勢的變化已經相當清楚。
田中上台之後,跟隨著尼克森的腳步,派出了外交部長,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洽談建交的事宜。緊接著,田中角榮親自造訪中國,不但見了毛澤東,同時也發表聲明,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這也意味著日本與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斷交。
田中的舉動,不但讓臺灣的政府大為氣憤,也引發日本國內親臺人士的不滿,他們批評田中的舉動,甚至要求撤回決定。只是大局已定,無力回天,中日建交的腳步隨著田中的規劃前進,日台之間則失去了官方的交誼。
乍看之下,田中角榮帶領著一個有理想、有作為的政府,只是這個日本大改造計畫推行沒多久,問題就一一浮現。比如說,田中想要縮短城鄉差距的理想或許美好,但他的政策一宣布,被點名開發的地區地價立刻開始飆漲。結果,投機的財團從中獲利,一般人民卻得承擔苦果。
不巧的是,田中上台的隔一年,國際間便爆發石油危機。生產石油的中東國家,因為戰爭而停止石油的出口,讓國際石油價格急速攀升。日本百分之九十九的石油都仰賴外國輸入,自然首當其衝。
油價一漲,電價還有各種民生必需品也立刻跟著漲價,就連衛生紙的價格都一口氣翻漲數倍,各地的大賣場之內,甚至出現為了搶購而相互推擠的混亂場景。一場意外的石油危機,為民眾的生活帶來直接的衝擊,也讓日本的高度經濟成長時期劃下了句點。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石油危機的當下,日本的財政大臣因為積勞成疾,突然逝世,讓田中頓失左右手。接替上任的,是當年曾與田中角逐首相大位的福田赳夫。福田並不支持田中四處投資開發的方針,反倒是採取了保守的經濟政策,田中的列島改造計畫,只好暫時擱置。
由於混亂的經濟狀態,田中此時的聲望已經連連下墜,支持度跌到只剩百分之二十。民眾不但對政府感到失望,更對未來感到悲觀。
就在這個時候,科幻小說家小松左京出版了一部名為《日本沉沒》的作品,書中描述日本遭到地震襲擊、火山爆發的末日場景。或許是擊中了民眾不安的心理,這部作品成為了當年最暢銷之作,宛如對於日本未來命運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