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戶「異人館」、各式大洋房到底是怎麼來的?它在一百多年前用「這優勢」成為日本大港

2019-02-03 06:00

? 人氣

近畿地方的都市中,神戶在明治時期興建了許多充滿西洋風格的異人館,給人時髦港都的印象。

話說回來,神戶自古就是港都,而且離畿內的京都很近,所以自古就是重要的貿易港,平安時代末期還差一點成為日本首都。其實在幕末成為對外貿易港之前,神戶就與北海道、沖繩串聯起全國性的海路運輸網,成為繁榮的海運中心。這座擁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港灣都市究竟走過哪些繁華歷史?且讓我們一一回顧。

與六甲山地一起誕生的天然良港

提起神戶市,就會讓人聯想到它與函館、橫濱、長崎等地齊名的特色,這幾個城市都是「充滿異國風情的港都」。而且這四座城市的港灣都鄰近山區,神戶市的背後是海拔將近一千公尺的六甲山地,橫亙在港口的東西兩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距今約一百萬年前,現在的神戶市周邊經常發生地殼變動,形成六甲山。知名職棒球團歌曲《阪神虎之歌》中,就提及當地有名的「六甲落山風」,這股落山風吹拂的就是從六甲山流下來的沙土所形成的土地。

面向港灣的六甲山地南邊斜坡呈階梯狀高低起伏,這是過去的地殼變動所造成的幾個斷層。這些斷層直到現在仍不穩定,經常發生大地震。

受到六甲山地與東邊的和田岬影響,即使不是冬季,神戶也會颳起強風,加上湊川河口泥沙淤積,水底形成好幾座小山,使得大海浪無法打進港口。由於這個緣故,神戶自古就是適合船隻停泊的良港。雖然過去的地殼變動形成了六甲山地,卻使得海底相對較深,近代以後有利於大型船舶停靠。

神戶港.夜景(圖/維基百科)
神戶港夜景(圖/維基百科

平氏最興盛的時期曾經差一點成為首都?

與先前提及的函館、橫濱、長崎相比,神戶離京都所在的畿內較近,自古就是西日本各地莊園運送物資的港口,也是與中國王朝進行交流的外交窗口

根據《古事記》與《日本書紀》記載,三到四世紀神功皇后遠征朝鮮半島時,從「務古水門」進出。「務古」亦寫成「武庫」、「六兒」,指的是與現在的神戶市重疊的武庫川到生田川一帶。由於此處從朝廷(畿內)往外看,位於「對面」(日文讀音近似)的位置,因此得名。過了幾年之後又改成「六甲」這兩個字。

相傳神功皇后回國後,興建了生田神社。繳稅給神社的居民稱為「神戶」,生田神社的神戶聚落到了平安時代成為地名「神戶鄉」。中世紀也曾記載為「紺部」、「上部」,江戶後期定名為「神戶」,讀音也確立為「Kobe」。

日本.神戶.神功皇后(圖/維基百科)
神功皇后(圖/維基百科

八世紀的詩歌總集《萬葉集》收錄了一首和歌,描述當時的神戶港稱為「敏馬之浦」,而且有許多船隻往來。

平安末期,平清盛致力於與中國宋朝進行貿易,1161(應保元)年於現在的神戶市兵庫區修整大輪田泊。此時還興建了人工島「經島」,防禦從東南方吹過來的強風與大浪入侵。根據當時的習俗,建築工程動工前,會把人活埋在工地內祈禱工程順利,稱為「打生樁」。興建經島時以填埋寫著經文的石頭取代打生樁,因此取名經島。經島的面積約為650平方公尺。如今築島水門附近,還留著經島施工時使用的巨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