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是唯一解方,東南亞成下個國際電影重鎮?新生代電影人出走,曝「南向」最大原因!

2018-10-29 13:22

? 人氣

電影產業景氣不好,新生代電影人出走。(圖/Pixabay)

電影產業景氣不好,新生代電影人出走。(圖/Pixabay)

「現在電影圈裡會日文、韓文的人太多,我已經晚了」,26歲的陳彥廷去年毅然決然選擇去東南亞影視文化重地泰國學習泰文,希望尋找電影生涯的新出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0月份釜山國際電影節才剛落幕,台灣首部參與2018 Link of Cine-Asia創投活動競逐的台灣作品「海的另一邊」,就是陳彥廷的作品,這部作品也獲得法國等歐陸投資方重視,拍攝完成後,進軍各大影展的可能性很高。

陳彥廷既是導演,也是演員,學生時代即嶄露頭角,2014年自導自演「青親」,同時拿下2015年台灣金穗獎學生組最佳劇情片與最佳男主角,也曾參與許多國內外影展。

他觀察,像巴基斯坦、柬埔寨、汶萊,這些電影產業相對不發達國家,近年卻成為各大影展的「sweetheart」,很像90年代的台灣。

泰國影視產業走強 國際資金流創造多元環境

在韓國電視劇、電影席捲亞洲之際,陳彥廷把目光轉向南方的泰國。泰國近年向鄰國輸出電影、電視劇、廣告等影視娛樂,儼然也是東南亞娛樂中心,也因此為泰國孕育深厚產業實力與龐大資金流。

陳彥廷觀察:「泰國後期很強,因為他們人工便宜,很多好萊塢片特效會在泰國做,價格可能是在美國的1/3」,泰國有很多工作能做,工作多了,能力自然會變強。

而商業片帶來的龐大資金流,也是支持泰國電影、戲劇維持多元化的「本錢」,「當戲劇電影可以讓你賺錢的時候,400萬就像40萬一樣」;反觀台灣,陳彥廷則顯得相當無奈,他說:「在台灣拍戲成本高,又沒有這樣的資金流,連要找到300、400萬的投資都很難。」

憂心題材限縮 台灣電影應有國際元素

「現在做電影就三條路,要嘛去中國、要嘛留在台灣,不然你就得想辦法走出去」,熱愛表演的陳彥廷畢業後赴北京闖蕩,接演過廣告、網路劇、電影,也曾與知名武打影星成龍合作過電影「機器之血」。

中國市場與台灣語言文化相近,當地資金豐沛,市場容易接近、也容易打入,自然而然,成為台灣電影人下意識的首選;但陳彥廷坦言,中國限制多,而且政策變化大,能做的題材相對有限。

電影文化輸出必須掌握國際共通元素,有屬於自身文化特色,但也要有引起共鳴的內容,但陳彥廷發現,「現在很多台灣作品使用太多時下用語、方言、或是近期大熱的事件,可能台灣人、中國人知道,但並不適用於其他國家的人」。

陳彥廷舉例,泰國電影「模犯生」以「作弊」為主軸,「每個人都知道作弊是什麼」,雖然該片中也使用許多泰國當地元素,但主軸卻相當能引起共鳴。

「當你的劇本內容是翻譯翻不出來的時候,代表你使用只有台灣人看得懂的東西,我覺得是很可惜的」,陳彥廷認為,越是如此限縮題材,越不容易幫助台灣電影走向海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