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愈亂,精神科生意愈好!」如何重拾身心健康?

2015-07-22 15:37

? 人氣

曾任國泰、台安、馬偕等醫院精神科主任的榮光小組牧師張典齊說,每個醫療科都能見到這樣的病人,胃腸不適、找不到原因的病人約占消化內科的六、七成,腰痠背痛的病人約莫有六成五是壓力造成,如果觀察醫院的內科初診病人,有一半可能是身心疾病的功能障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及社區精神科張家銘主任指出,國外數據顯示,醫療中有1∕3是與身心疾病相關的患者。

身心疾病有多普遍?衛福部統計,2013年申請精神疾病健保給付有246萬人,其中,和壓力相關的精神官能症(註:國際疾病代碼為300)就有136萬人,占55%。也就是說,到精神科就醫者,超過一半可能是壓力症候群的患者。

如果觀察15年來精神官能症的病情變化,1998年(註:衛福部從該年統計健保給付疾病申請人數)只有28萬人;如今,人數成長為4.85倍,增幅將近四倍。

至於精神官能症10年來的醫療及藥物費用,從2004年(註:健保署從該年統計健保給付金額)的38.62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56.65億元,增加46.68%,幅度將近一半。這還不包括憂鬱症、失眠及以焦慮、憂鬱、其他身心症狀表現的疾病。

逾七成五仍被壓力折磨 沒求診

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的研究團隊,於2013年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發表的論文報告指出,全台大約每四到五個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常見的焦慮性和憂鬱性精神疾病。

該報告的統計分析,1990到2010的20年來,這些常見精神疾病的盛行率,從11.5%增加到23.8%,成長超過一倍。

鄭泰安依照國人生活型態,設計研發「華人健康問卷」,並且從1990年開始,每五年進行調查,至今訪查五次,共訪談上萬名民眾,發現承受壓力的女性比男性要多。

依照他在2012年推估,全台應該有460萬到575萬名常見精神病人。但是,以精神官能症為例,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統計,該年病人僅131萬人,男性是37%,女性為63%,比男性多了七成,可見就診率不到一成五,還有超過八成五的人默默承受壓力折磨,沒有就醫。

張家銘表示,國外研究發現,以憂鬱症為例,約莫有3∕4的患者沒有就醫、沒有正確診斷,他推斷台灣相去不遠。

鄭泰安的報告還顯示,這20年來,國人心理健康正在惡化。這段期間,台灣歷經產業外移、經濟轉型、就業市場萎縮,失業率、離婚率升高,社會壓力造成焦慮、憂鬱的人愈來愈多,自殺率也隨之攀升。

英國倫敦大學教授大衛‧史迪克(David Stickler)更直言,台灣經濟奇蹟的代價是國人逐漸惡化的心理健康。

從臨床上來看,醫師發現,求助的身心疾病患者比過去要多,對醫療需求增加,精神醫療設施也隨之成長。

精神科診所 近十年增三倍

走在大街小巷,不難發現過去沒有的精神科診所,在最近10年增加三倍,其中,以高雄市最多,有50多家,離島澎湖也有一家,診所醫師也成立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走一趟醫院,上百人在精神科門診候診的景象更是隨時可見。

「以前那有那麼多病人!?」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回憶,15年前,一診大約只有10個病人,現在倍增到70至100人,早診從8點半看到下午2點半,下午診從2點看到晚上11點,忙到沒時間吃飯。

他認為,台灣政治、社會、經濟、工作型態轉變,國人無法調適,造成身心都生病。有病人就對他說,「社會愈亂,你們精神科生意就愈好!」讓他哭笑不得。

尤其每到總統大選前,政黨彼此攻訐,加深國人對未來的徬徨感,而近年爆發的食安事件,更讓人食不安心。許正典發現,選舉、塑化劑、黑心油事件發生後,求診病人就持續增加,有人還擔心地問他,是否要檢驗家裡的食用油?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見雜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