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費30年20億元,「台灣樹王」的願望:巨木成林、人們安居

2015-03-02 15:51

? 人氣

完成這本書,最難的並非用不輪轉的台語與人「搏涎」,也不是在陡坡上匍匐前進,而是改變對「時間」與「金錢」的看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做了10年的財經管理報導,那是一個以「小時」為單位、強調效率的世界:今天研發的產品,三個月後顧客就膩了;今年訂出的目標,明年對手就跟上了。產品與策略的生命週期愈來愈短,人與組織被競爭和不安全感推擠著向前狂奔。

在這速度為要的世界,一間經營30年仍穩坐龍頭的公司,即屬難得;若有位CEO能設定10年後的願景,則有遠見。被輾壓而過的落後者,則被寫成商學院case study,提醒後人別犯同樣的錯。

但歷史卻從未赦免任何人。絕大多數的企業,無論規模再大、歷史再久,仍難免走向衰敗,就像賴桑那些大客戶一樣。

管理學中的「永續經營」,真的存在嗎?我在林場裡看到一絲可能。

30年前,賴桑種下第一棵樹;30年後,每年上千人次訪客、孕育千百種生物、還有汩汩湧出的泉水,證明了樹的價值。樹木壽命動輒千百年,30年只是人間一瞬;如同法國名著《種樹的男人》一書描述,未來,巨木成林、人們安居、更多生機循著森林而來。但這些畫面,兒孫三代之後才能顯現。

賴桑做的,是一個有生之年看不到成果的決定;但子孫的未來,卻因這個決定,從此不同了。

(攝影 / 賴永祥)
能為地球奉獻金錢與體力30年,是賴桑最大的成就感。(攝影 / 賴永祥)

賴桑的金錢觀

接下寫書任務後,許多人問我,「賴桑,真的沒有任何目的嗎?」

與賴家20多位親友訪談下來,我發現,林場沒有business model、也不談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報酬率),但若說賴桑沒有「目的」,是騙人的。不過,他的目的並非名利,而是奉獻。

能為地球奉獻金錢與體力30年,是賴桑最大的成就感。

企業與個人追逐成功的過程,難免對環境造成破壞。賴桑認為,賴家從事高汙染的貨運業,將利潤拿去種樹彌補地球,天經地義。

用商業語言來說,賴桑做的是「個人式的企業社會責任」。

不要看一個人奉獻多少,要看他奉獻後口袋剩下多少。企業將盈餘做公益,賴桑卻把每一分錢都投入種樹。儘管,他仍是家族中沒錢沒勢的「屘仔」,卻走出了一條被社會尊敬、傳誦的路。可以說,這是一個被商業啟蒙、卻突破商業極限的故事。

陽台迷你生態圈

為了體會賴桑所說「免罷工、免勞保」「天天漲停板」「雨天賺五十元」的種樹魔力,我從建國花市搬回數株一、兩呎高的黃檜、牛樟、雪松、肖楠與紅豆杉幼苗,擺在陽台上。不到半年,水泥叢林就起了變化。起先,屋頂上出現了一個直徑五公分的小蜂巢;接著,早上的「天然鬧鐘」從車聲換成了鳥兒啁啾;最近的「驚喜」是,床上竟出現兩隻貓兒輪番送來的斑蝶、蚱蜢等「禮物」!

陽台的迷你生態圈成型了。

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買地種樹,但人人都能當個「小賴桑」,從自家陽台、窗台開始,打造低碳家園,邀請生物一同分享自然的美好。

這一刻起,你我便在時間長河裡,標註了一個改變的起點。

一起來種樹吧!

作者/陳芳毓(著作:《賴桑的千年之約》)/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見雜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