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看到泡泡紙就想捏爆它?心理學家發現泡泡紙紓壓的秘密...

2016-06-20 11:00

? 人氣

從小到大,你看到一個東西的反應都沒有變:「是泡泡紙!」(啵、啵、啵…)總是忍不住順手捏個幾下,享受捏爆它的樂趣,這就是我們熟悉的氣泡紙(BubbleWrap)。我們都知道氣泡紙是拿來為物品減壓用的,但實際上,它也為人們帶來了減壓效果。煩躁的時候按個幾下,看著氣泡一個接一個破掉,就好像壓力也隨著空氣跑走,根本是最隨手可得的紓壓工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發明氣泡紙的公司希悅爾(Sealed Air)卻宣布推出新款氣泡紙—再也不能捏爆的氣泡紙(iBubble Wrap)。為了成本考量,新款氣泡紙不再有一粒一粒的氣泡,而是被一條條空氣互通的長條型取代,可以自行充氣、非常實用,還省了運輸的空間。但是這樣的改變讓很多民眾不開心-因為它剝奪了人們享受捏爆氣泡紙的樂趣!網路上甚至成立了粉絲團為舊款氣泡紙聲援,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捏泡泡紙這件事這麼重要?

bbb
大人小孩都喜歡玩泡泡紙(Eden, Janine and Jim@flickr)

為什麼捏爆泡泡紙讓人這麼欲罷不能?

早在1990年代,心理學家凱瑟琳狄龍(Kathleen M. Dillon)就在《心理學報告》期刊中就按泡泡紙紓壓這件事,發表了重要的觀點。她引用1970年代「碰觸有讓人冷靜的力量」說法,表示自古希臘時期一直到現代亞洲許多地方,會以平滑的石頭、琥珀或玉作為「解憂珠」,觸摸它的時候會讓人冷靜,而泡泡紙上圓滑好摸的泡泡也有類似的效果。狄龍也補充道,當手很忙碌的時候也會讓你的心靈放鬆,像是做針線活就會讓人整個靜下來,而壓泡泡紙通常會一顆接著一顆壓,手動來動去就產生了同樣的感覺。

壓泡泡紙帶給人們的解壓力量在狄龍對大學生的實驗中印證,她將大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可以先壓氣泡紙、一組不行,結果發現壓了氣泡紙之後大學生比之前更冷靜、清醒,也比另一組大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表現地更沉著、更具警覺性。狄龍認為這是和人們遇到壓力時產生的反應機制有關。

人在緊張的時候,可能會有手指敲擊、抖腳等細微動作來放鬆緊繃的肌肉,這時如果可以有氣泡紙捏,就可以把壓力釋放出來,腦袋就更可以集中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不會被沉重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

bbb
泡泡紙摸起來很舒服(dancing_stupidity@flickr)

雖然在狄龍發表的論文中,壓泡泡紙確實可以放鬆壓力,但也許對部分人來說,捏泡泡紙之所以有趣純粹是被「啵、啵」聲吸引吧!狄龍曾經對紐約時報記者說她看過有人為了搶奪氣泡紙吵架,「它真的具有某種會讓人沉癮的吸引力!」狄龍笑說。

先前有日本業者因為深知氣泡紙的減壓魅力,設計出一款氣泡紙手機殼,一樣是半透明且有一粒一粒、好摸的觸感,但沒辦法真的把它一一壓破,有人就懷疑這樣會不會減不了壓,反而因為怎麼壓都壓不破而更煩躁。氣泡紙之所以讓人覺得愛不釋手,就是它實在結合太多減壓的優點,難以被取代。

不知道未來氣泡紙在實用面引退後,會不會再以另一種形式流傳於市面,繼續它的減壓功能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