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中山路上的書店與咖啡店

2015-09-24 06:30

? 人氣

一九六〇年代,我四處遊盪,最常走的省道,是由南方澳、蘇澳到冬山、羅東、二結、宜蘭市、礁溪,頭城就較少去,這條路算是我的縱貫線。羅東是南方澳、蘇澳到宜蘭的最佳中途站,來這裡的時間飄忽不一,偶爾也會進德修業一下。最常去羅東中正路鬧區「中街」的興中書局,靠近市場,算是當時全宜蘭縣規模最大、生意最好的書局,連縣政府所在地的宜蘭市書局都遠遠不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唸宜蘭高中時,放學等車殺時間就去光復路上的民生書局,與中山路上的金龍書店看看書、翻翻雜誌。民生書局較具規模,離火車站很近,店裡經常有男男女女的高中生在此流連,這也是吸引我去的原因之一。當時《家庭》、《幸福家庭》一類雜誌蠻流行,大多是談青春期的愛情,雜誌還有筆友欄,滿足我這種不敢放膽交女生的心理需求。金龍書局專賣漫畫、武俠小說,也有「小本的」或稱「三民主義」的白皮小書,只給熟門熟路的人,班上同學來這裡借武俠小說或封面白皮、內容黃色的三民主義,回去偷偷與同學分享。

以前從南方澳的觀點,感覺蘇澳既不羅東,也不南方澳,只是要去外鄉鎮的必經之路。中華書店和兼作印刷、文具與圖書的裕興印刷文具行都是我常去的「景點」。蘇澳中山路整排都是三層樓的洋房建築,一樓是各式各樣的店面,八十八號的中華書店是一九五、六〇年代全蘇澳唯一的書店。

蘇澳中華書店約莫十年前結束營業,幾年前在地的林姓商人從王姓外省人手裡買下,在三樓加蓋,除了自家人居住,二樓租人,林老闆平常在梨山開「果山行」,種植果樹、販售農藥,中山路一樓經常是空的。最近林家媳婦劉小姐看到每逢假日旅客蜂湧而入,全鎮沒有一家像樣的咖啡店,於是找了羅東一位楊姓建築設計師做規劃,要充分掌握商機。

宜蘭近年空間景觀多了些餐廳與咖啡店,但書店愈來愈少,鄉鎮、社區性的老書店,不是改走複合式路線,就是結束營業。連羅東的興中、宜蘭市的民生書局、蘇澳的中華書店,都從既有的空間消失了,而且一倒不起,難道也是一種大勢所趨?

這天進入蘇澳中山路的LINK88,發覺已是全新的咖啡店,與老中華毫無瓜葛。內部裝潢使用舊的質材,如鐵窗、商船以及老商店用具做裝飾,擺設還算高雅,沒有隔間,擺著三張木製的長方形桌子,兩張類似沙發的座位,吧台前還有三個座椅,全部可容納二十餘人。

地板是斜放的木板鋪成,上印著許多英文字的圖樣。牆面的木架上擺滿西洋的銅、木和波麗質材製作的各種天使造型。入口左側牆面、天花板都有鐵窗裝飾,懸掛著老式電風扇,右側外牆是長木條舖成,上頭橫列七把裁縫用的木尺,還有美國通用的鐵製廣告牌。店內扭轉式的開關原是輪船使用的,部分牆面掛著大小不一的中式瓷盤,靠近料理台掛的是帶著英國鄉村風的西式陶盤,牆壁上還有倫敦大笨鐘造型的時鐘,也掛滿用鏡框錶起來的影印老西洋電影小海報,音樂放的是西洋老歌。

蘇澳中華書店不在了,LINK88咖啡店裡裡外外的質感就很不蘇澳了。

劉小姐說店裡走南法風格,希望營造有工業感,也有田園味道的飲食空間。我感覺整個店刻意營造懷舊感,拼湊各種元素,走拼貼風格。店裡代售「在地」產品也很後現代,有宜蘭碗粿、金桔,也有義大利進口的橄欖油,就像外邊街景,有老舊、破敗的住宅,有把弧型的蘇澳火車站外觀漆上粉紅色的突兀「創意」,有變成觀光勝地的冷泉,也有清涼體態行銷的年輕美眉……從LINK88顧客的外貌、動作、聊天的聲音,也能感覺紛雜性。

不太「蘇澳」的拿鐵和小鑄雨鍋鬆餅。(取自LINK88臉書粉絲頁)
不太「蘇澳」的拿鐵和小鑄雨鍋鬆餅。(取自LINK88臉書粉絲頁)

我進去LINK88的時候每張座椅坐滿顧客,點了一二〇元的美式咖啡,這是宜蘭地區咖啡店的一般消費,跟台北其實也差不多了,反正想來空間、餐飲有特色的有名咖啡店,就「必須」不太在乎價格了。

這是中山路的故事。台灣人有時稱新台幣為「孫中山」,不只是紙幣上的國父圖像,叫「中山」的路名也代表與「孫中山」沾點邊。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