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業搶用老人,台灣卻連中年人都不要!她點破台企業用人的「不成文規定」害慘中老年人

2018-12-12 10:30

? 人氣

奇美董事長許文龍經營事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不只是他不太進公司,還包括他不太裁員!小時候,許文龍的父親突然被公司辭退,從總經理的高位重重摔下來,大受打擊,退縮在家裡足足十年,許文龍沈痛發誓一輩子要對員工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位49歲被裁員的白領男性說,家裡兩個孩子還在念書,他沒有資格對工作挑三揀四,只要有工作都願意去做,可是沒有機會,最後連清潔工、小7門市人員都去應徵。

「我什麼工作都找,即使一再降格以求,都沒有下文。」

這種走投無路,真的會把人逼上絕境。2016年媒體熱議大叔早退,新聞刊登出來的當天晚上,我收到老朋友的line:

「完全找不到工作!是被社會價值絕緣的族群。」

「感覺,好想結束一切。」

不是身段不軟,而是路徑依賴

可是,當職場拒絕大叔大嬸同時,卻又戴著有色眼鏡看他們,充滿偏見,施以二度傷害。

這些偏見不外乎是,中年人從位高權重摔下來,一直沒有清醒過來,沈浸在過去的榮耀光輝中,拒絕回到現實世界,不想轉換跑道,拒絕學習新技術,不願意將腰桿彎低,拉下身段,不和年輕人打成一片…說得好像這些中年人個個是「老頑固」、「怪叔叔」、「可怕大媽」。

因此,很多局外人,包括專家,都會給這些建議:

調整觀念!

拉下身段!

心情歸零!

而且,親朋好友都會基於善意,給各式各樣的主意,建議他們做這個做那個,好像在大叔大嬸的眼前,有無限多的人生選擇。

事實上,依照學理來說,當一個人在某一個行業浸淫一二十年或二三十年之後,會產生一種心理狀態:「路徑依賴」,讓人難以轉彎,需要花時間調適,改變的過程不如一般人想像的簡單。

「路徑依賴」這個概念,是美國經濟學家Paul A. David提出,他說,當一個人選擇進入某一路經,就會產生依賴,無法脫離。而這條路徑的既定方向,也會回過頭來對此人產生強化效果,決定其生涯發展。

中年轉身,任誰都難。我們覺得不難,是因為還未碰到。因此,在面對中年失業,除了給予協助外,也要有一顆體諒的心,並給予適應的時間。

建議政府立法,求職不得寫年齡

更何況中年就業困難,根本「罪不在己」,問題主要出在於企業拒絕錄用。主計處調查顯示,2015年5月中高齡失業者有8.2萬人,其中逾半數4.6萬人未曾有工作機會,尋職困難以「年齡限制」占55.0%居多,至於「找不到想要的職業」占19.9%居次、再次為「待遇不符期望」占10.2%。很顯然的,年齡問題才是中高齡失業者尋職的最大障礙。(相關報導:明年竟有高達8成企業「再苦也要調薪」!內行人卻一語道破加薪背後老闆打的「如意算盤」更多文章

過去人力充沛,只要用年輕人就足以應付需求,但是走到少子化、老人化的今天,勞動力日減,用人主管還活在天寶年間,不知今夕是何夕,堅持非年輕人不用,一位金融業的人資經理看不下去了,他說回鍋的中年是最好用的一步活棋。

本篇文章共 6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37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洪雪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Karen Chao請喝小七咖啡

洪老師說的為中年人求職立法的兩點--深得我心,謝謝你~

2020-01-020

Sharon Yang請喝小七咖啡

家門前馬路口的小七,櫃檯都是大叔,看著他們從一開始不熟悉,前輩教他們時臉上都可以看出腦中正在默默記著,到後來早安喊得最大聲,也記得每一個人的需求習慣,讓小七真正有了我家的小七的感覺。年輕人有夢想有衝勁,但時常也過度衝撞,大叔阿姨們沒有退路,經驗及態度是化解衝突最好的武器,每種人都可以用,企業無需因為過度僵化的思維方式失去好人才,最後都送給小七了。

2018-12-221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