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傳統道德照搬拿到現在社會》可能害死人
傳統文化當然有其值得學習之處,任何思想觀念都有屬於它的歷史背景。我們用后妃之德、婦德與舊文化解釋古代經典並沒有問題,了解古代文化也能幫助我們鑑往知來,但把婦德、女德放到今天的社會來看,不免有些令人發笑。舊文化中許多觀念,如孝道、教人向善等思維,都是我們思考「現在的社會要怎麼做」的好資產,正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連古人都知道,以古為鏡僅是一個借鏡,硬要把所有舊有「道德觀」搬到現代社會,無異於「削足適履」,反而讓自己進退兩難。
西安工業大學講師楊飛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固然其優秀文化可以作為女德班的班則,但應該更好地為女性群體樹立自強、自尊和自信才是根本,萬萬不可以偏概全。如何讓女性群體健康科學地樹立起自尊、自信,的確是未來需要重視的問題。」楊飛的話,道出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除了被人送去參加的人之外,也有些女性自願報名這些課程,就是因為沒有健康地樹立起自尊、自信,在這個女權已經較過去進步,「男尊女卑」思維卻尚未完全消除的社會中無所適從。若這些女性能對自身有足夠的自尊與自信,也許就會明白,不必「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也能有健康的婚姻關係與美滿的家庭。
很多人都還在舊有觀念與新觀念中,努力找尋自己的定位。而社會中一大群保守、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人,抗拒改變又難以軟化,「女德班」給了這群人些許安全感,卻可能不利於他們在新社會中立足。給孩子報女德班的家長,多半自己不認同男女平等、人格獨立、婚戀自由這些現代價值觀,然而他們的孩子終究還是要進入社會中,在現代社會,這些「傳統觀念」真的能幫助他們長大成人後,在人群中順利、健康地生活嗎?也許一個女性恪守「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的下場,就是連命都沒了。
若是如此,學校教育中,是否該適時地加入符合當代價值的性別教育與情感教育?只有讓孩子們有正確的邏輯概念,才能在眾說紛紜中判斷是非。只是教育孩子容易,教育家長難,或許最該進學校學習性別教育的,其實是這群大人。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