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臺灣】被歷史遺忘的第一代臺灣公費生,啟程至中國留學,一別就是40餘年

2015-11-19 14:00

? 人氣

一直到1978年,中共確立改革開放政策,開始平反過去政治運動的冤案,才洗刷臺灣人的罪名。臺灣1987年宣布解嚴後,一直到1990年代,公費生才有機會回臺懇親或定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公費生-陳泓曾說:「相隔43年才回去,哎呀,感慨萬千,在這個期間我父母親都不在了,回去第一件事情就是掃墓,向父母親賠不是,我大學畢業之後,沒有孝敬過父母一天,但這不是我願意的。」

從1946年離開臺灣,40餘年後才回到故里。原本期待親友團聚的喜悅,然而人事已非,許多親友已不在。自己未能盡孝道,也沒趕得及見上父母親最後一面,重逢時是滿滿的遺憾...今昔對比,這群當時臺灣最優秀的青年,懷抱理想與使命離開故鄉,肩負著建設新臺灣的美麗願景,怎會料想到晚年這般際遇呢?無論是第一代公費生、灣生的歷史,都是在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永遠無法體會的流亡與漂泊,而這一段被動亂時代抹去的歷史,也應該被臺灣人記憶與珍藏。

註一:【臨別告同胞書】原文:
我們是第一批升學內地大學的公費生。在三個月前蒙教育處錄取並在本省訓練團受訓三個月,現在我們要分成上海,北平,廈門三隊到內地各大學升學去。我們覺得我們所負的責任非常的大,在目前,我們要去接收祖國悠久的文化,同時要給外省的同胞明白我們臺灣同胞雖然受了日本人五十年的統治壓迫,但我們的民族精神還是堅強的。在將來我們將再回到我們的家園──臺灣,共同努力,建設一個美麗島。自我們及格升學內地大學公費生以來,常常聽到一股人士的意見,他們說「臺灣是全國最發達的省份,無論文化方面或者科學方面都不亞於全國任何省份,所以如果要離鄉背井遠涉重洋到內地,不如就在臺灣學習」,不錯,臺灣過去雖然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蹂躪下不斷地呻吟,但是日本因要施行他的榨取政策當然也要設備許多的文化,科學設施,致使本省比較內地有進步些,這種也不能諱言的,可是以這個理由就斷定升學內地的好壞是錯誤的。

回想臺灣光復以來,省民當初的熱烈的情緒和期待,經過不久時期,就有一部分人民變成冷淡,這成為建設新臺灣的障礙,其所由來的原因也許很多,可是我們知道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本省離別祖國達五十年之久,其間本省只受日本愚民教育,和我國的文化幾乎沒有溝通,因而很少認識我國文化的好處。雖有認識,那不過是屬於古代的遺品,對於近代由本身的進步和外國的影響而生長起來的新文化,卻很少有認識,因此本省民往往以為我國文化都是古老的,都是不合世務的,這是一個大錯誤了。我國近代史上所看見的進步,我們要認清楚。百年來我國漸漸進入接受世界文化的時代,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演 變到今日,有很多的發展。所以我們要認識祖國,打開本省和內地的隔閡,當然要親到內地看我國文化的體制,研究我國的思想,主義,然後才能談到新中國的新臺 灣建設。我們既然知道臺灣建設要由認識祖國起,同時更知道對祖國正確的認識。要親到內地看我國的情形,吸收我國的新文化,所以我們敢大膽地說,此次公費生的意義實在很大。

我們負著這個重大的使命快離開我們所愛的臺灣向內地去求學,為了養成更大的力量來建設新臺灣,暫別我們全身愛著的故鄉,當此臨別的時候,禁不住有些說不 出來的感想,有濃厚的惜別心。尚且想到在這一個正急需建設的時候,離開本省似乎太無責任,但是我們是為求更大的建設力量而求學去的,我們有熱誠,更大的任務等著我們!

別了,我們所愛的同胞,當我們畢業的時候我們一定帶回更大的力量,來加入你們鬥士的當中,為了新臺灣,為了新中國而奮鬥吧!最後以最大的誠意深謝陳長官賜給我們這個機會能夠到內地去升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你好臺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