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無論對外來訪客,或是在地居民,都是一個能夠各取所需,又容易與其他大眾運輸系統相輔相成的交通工具;相較其他交通工具,腳踏車在實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上,有絕對優勢。
如今,「低碳運輸,綠色生活」觀念普及,世界各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全力建置公共腳踏車系統。不僅便利城市居民日常通勤,也有效延伸觀光觸角。
不同城市的公共腳踏車各有特色。我有機會體驗十五座城市的不同系統,藉此簡單描述比較,拋磚引玉,讓你我有機會思考,如何讓台灣未來的公共腳踏車系統更好。
我將針對舒適性、便利性、經濟性、時效性,可及性、美觀性這六點,簡述我在各國城市體驗公共腳踏車系統的心得。
丹麥哥本哈根的智慧單車
對北歐國家來說,單車是男女老少必備的通勤工具。早在上海世博會時,丹麥就以主打「單車城市」為展覽主題。
實際來到哥本哈根,親眼所見當今世界上最高規格的公共腳踏車系統,名不虛傳。
全白車身,各自配備觸控螢幕。借車、還車、找尋還車站、城市導覽導航、景點美食搜尋,一應俱全。如此貼心設計,哪怕是第一次造訪哥本哈根,都可以悠遊自在旅行。
這款高級單車,一開始上路會覺得踏板沉重,但是隨即卻變得輕鬆,因為輪軸中間有電子馬達輔助加速;相對的,速度過快也會自動減速,這種設計是目前世界其他城市望塵莫及的。
在哥本哈根「上路」,很明顯感覺周遭車速緩慢,來往的人嘴角都掛著親切微笑,臉上都帶著一份悠閒,似乎不是趕著到達目的地,而是享受騎乘的當下。
這套高規格系統,造價昂貴,哥本哈根可說是獨步全球。或許對其他城市來說,光是應付市民的惡意破壞,就足以讓原本的美意大打折扣。
瑞典斯德哥爾摩,西班牙巴塞隆納的攣生兄弟
不同國家的腳踏車系統,也會有攣生兄弟!瑞典斯德哥爾摩與西班牙巴塞隆納,兩座風格截然不同的城市,卻選用了相同的城市公共腳踏車系統。
這套系統的優點是採取「大小輪」設計,可以增加操作靈活度。缺點是,由於租借站都由單一主機統一操作借、還車,因此尖峰時段或是景點大站,總是大排長龍。比起各自獨立基座系統,明顯浪費時間。
在斯德哥爾摩騎車,要格外留心時間以及就近租車站,因為每次騎乘不能超過三小時,超時要負擔昂貴罰款,但是三小時內還車則重新起算。另外,租車的選擇由電腦決定,若是不喜歡,只能再次還車碰運氣。由於沒有單次使用的服務,加上無法信用卡扣款,因此只適合停留三天以上的遊客使用,無法單次使用。
相對來說,巴塞隆納則更不平易近人。因為要成為使用者,必須先向政府提出申請,採會員制,期限一年。遊客只能看著規劃完善的系統,但是卻無法享受馳騁的樂趣。
圖文/楊天豪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晨星出版《設計師的綠色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