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兼愛」,這一核心觀點貫穿到墨家學說的各個部分。墨子主張:社會上的種種問題都是源自於不相愛,而造成不相愛的原因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差別,假如天下人都像愛自己一樣地愛他人,用兼愛替代差別,那麼就不會有親人失和、犯罪分子以及戰爭了。這樣的思想是一種崇高的理想,只是在現實社會中很難實現,因為人們很難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家庭和國家,去愛別人、別家、別國,更不用說統治階層,要他們放下私利去接受這樣的思想根本不可能。因此,墨子的學說蘊含深刻的哲理,但應用到實際面時,就產生了困難。
從顯學到絕學:代表平民利益,難為統治者所接受
墨子學說的流行,主要是因為他的思想反映了下層民眾的願望,在城市手工業者和農民中很有號召力,但是墨家思想反對社會有階級差別,抨擊貧富懸殊,因此不為當權者所採納。此外,墨者團體凝聚力強大,紀律嚴明,經常發起社會行動,更引起了統治者的不安,因為統治者害怕他們會利用強大的凝聚力來挑戰王權。
荀子指出了墨子學說的問題所在:孔子之道是「君子之道」,而墨子之道則是「役夫之道」,意思是代表平民利益的治國之道,當然難為統治者所接受。加上墨子死後,墨家學說分成三派,而沒有一派有能力扛起這個學派的未來。中國一統後,墨家遭受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代獨尊儒術的打擊,從「顯學」變成了「絕學」。
或許是因為墨家學說以平民為出發點,中共政府一度將墨家學說視為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先鋒,當然,兩者學說內涵有著明顯不同。撇開這些,墨家學說其實有許多可取之處,無奈太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踐。作為戰國時期唯一能與儒家抗衡的顯學,其中有許多精華如反戰思想、俠義精神,以及在科學態度上講究理性與實踐等等,都影響著中國歷史與學問的發展。
或許我們可以說,墨家思想以另一種型態存在於生活之中,比起許多不斷爭執、辯論的學派,以這樣的形式流傳也是一種幸運!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