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人氣部落格【小百合的學醫隨筆】作者,臺灣小學畢業後就前往美國求學,自認不是天才型學生的他,高中時受到老師啟蒙,開始努力用功念書,原本念牙醫系的他,某天下午在家看了日劇醫龍,主角朝田龍太郎的熱血激昂燃起他想當醫生救人的夢想,於是再度申請醫學院就讀,在學期間他在PTT寫文章,分享美國醫院實習心得和所見百態,原先只想透過寫作、繪畫抒發壓力,卻意外受到網友喜愛及熱烈迴響。隨著網路人氣飆升,他的故事也讓更多人了解醫生這個行業,今天就跟著風傳媒一起聽聽美國醫生和臺灣醫生有什麼不同!
「試過」才找到自己真正的夢想
問起小百合,除了受日劇影響,為什麼牙醫系畢業後不當牙醫,再跑去念醫學系?他笑著說,最近跑遍美國各大醫院面試,所有考官也勸他,當牙醫「錢多、事少、離家近」,千萬別想不開跑來自討苦吃。但他幽默應答,「沒關係,我正妹老婆就是牙醫,她願意養我,支持我追逐當醫生的夢想!」而這風趣的答案往往也博得滿堂彩!
小百合說,在美國醫學院是後醫系,大學4年拿到生化系學位後,在同窗好友鼓勵下,一起報考了牙醫系,而牙醫四年中,大一、大二的課程和醫學系一樣都屬基本醫學知識,從中他發現,雖然學習科目很難,但他非常感興趣,大三一次問題導向的考試中,被教授評語給點醒,「你是牙醫,只須解決牙齒問題就好,心臟病怎麼治療不是你的事!」那之後他更謹慎思考,單純當個牙醫是內心想要的嗎?或許,當個醫生救更多人才是真正的夢想!
「溝通能力」美國醫院挑人關鍵
他回憶當初求學過程說,第一次考牙醫在面試那關被刷掉了,明明錄取率高達50%而且沒有標準答案,為什麼還被刷掉?正當他感覺挫敗時,同樣身為醫生的父親一句話讓他有了更深領悟,「光會讀書、考試不夠格當醫生!」為什麼美國考試〝面試〞成了重要一環?因為學生是否具備與人社交能力、良好溝通技巧、柔性解決衝突的能力都是成為好醫師的關鍵。於是,他去當了助教,透過教學過程,學習與人相處技巧。
小百合說,在美國要拿執照當醫生,不需要是天才,但一定要懂得察言觀色、能和病人溝通、建立良好醫病關係,否則儘管有再高明的醫術,病人不相信也治不了病,能夠先醫「心」的才是美國對好醫生的定義!
「十倍之差」臺灣醫生的無奈
曾在臺灣醫院見習一個月的小百合觀察到,有些病人寧可相信沒有根據的偏方,也不相信醫生處方,最大問題就在醫病間少了信任感!同樣上午時段,美國醫生只需看5~10位病人,有足夠時間慢慢和病人聊天、問病史、了解病人培養感情,但臺灣醫生卻要看到50-100位病人,在非常緊縮有限的時間內,必須快速診斷開藥,所以,臺灣醫生真的很辛苦、很厲害!在美國有規定,醫生一週看診時數少於80小時,這對醫生、病患都是種保障!所以,臺灣醫護人員過勞問題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