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公民運動的場合,看到一位在拍照的白人老外,可別把他當作跑錯地方的觀光客,因為你遇到的很可能是想想論壇英文版的主編,寇謐將(Jean Michel Cole),而他對台灣的社會觀察,說不定比你還深入!
寇謐將出身自加拿大講法語的魁北克,其實法語才是他的母語;他的名字用法文寫是Jean Michel Cole,有台灣朋友用法文諧音幫他取了中文名字:寇謐將,因為Jean=將、Michel的Mi=謐、Cole=寇。但略懂中文的他說,這名字筆畫太多,連他自己都不會寫(笑)。
寇謐將在台灣已經待了10年,一開始是為了研究台灣跟中國的關係,他覺得台灣環境好,離中國也近,若要研究中國,以及區域安全關係的話,會比較簡單。他在2005年來到台灣,在英文的台北時報工作,三年前開始研究台灣的社會運動議題;2012年反媒體壟斷運動,他在街頭認識林飛帆、陳為廷這些社運青年。他認為,英文媒體很少報導台灣的社會運動,所以他覺得可以從這方面去研究,把外國媒體不會注意到的東西寫出來。
今年三月,他把之前寫過的報導與文章集合起來,出版了《黑色島嶼》的英文版,他的用意,是要把這兩年的社會運動的始末串連起來。像有些人看到318運動的時候,可能會覺得為什麼要佔領?為什麼不用其他「民主」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他們可能沒注意到.其實群眾從兩年前就已經有很多和平、訴諸法律的行動,可是一直沒有受到重視,才會發生318。他想呈現的,是這兩年台灣社會運動的演變。
身為外國記者,而且又是外型與亞洲人不同的白種人,他在群眾中顯得特別顯眼,這在做報導時,有優點也缺點。困擾的地方在於,一開始的時候,有些團體看到他是外國人,會比較不想跟他交談,因為會先入為主認為,他一個外國人不會懂這些事情、不懂他們為什麼要抗爭等。不過,隨著他寫的文章漸漸被翻譯成中文,越來越多人看到後,就比較願意跟他講話。在很多的抗議的場合,他常常是現場唯一的西方人,因為別人比較能夠辨識出他來,多看幾次之後,就跟群眾認識、建立起信任。
寇謐將說,這兩年以來,他幾乎是唯一在台灣街頭採訪社會運動的外國記者,所以如果有人想藉由英文的文章來了解台灣社會運動的話,可以說就只能透過他的文章;318之後雖然有很多外國記者來採訪,但是他們的報導就只有318那段,缺乏前面的脈絡;寇謐將認為自己是一個「橋樑」,把這些事件的前因後果串起來,讓原本沒接觸的讀者知道之前發生了什麼事,以及為什麼會延續到發生318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