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詩人、小說家、時事和文化評論人,楊照博覽群集是出了名的,這麼愛看書的人,卻是最不愛念教科書的人,身為菜市場裡長大的小孩,閱讀習慣完全是他自己的養成,沒人教他,他最痛的就是「課本和考試綁架了教育」。高三那一年準備國文考試,他連讀完薄薄的課本都沒耐性,他的做法是課本中選了哪位作者的文章,就找這位作者的著作狠狠的讀完,「因為有司馬光的選文,我硬是到商務找來《涑水紀聞》,全本看完,我看不起只看課本很會考試的人。」誠實如他,用了「看不起」三個字,或許重了點,但數數不要說當年同一年級,全台灣讀過高中的高中生,真的讀過、讀完《涑水紀聞》者大概兩個巴掌數不完。
不怕學生頂嘴,黃進興教他高分不是最重要的
喜歡思辨的學生並不好教,楊照回憶對他出國留學影響最大的教授黃進興老師,因為一堂課,黃進興說了一句「錢穆寫過所有西洋史的東西『對的也是錯的』。」讓楊照大不以為然,在課堂沒完沒了的和黃辯論,「我很尊敬錢先生,是知識上的感情。」即使跟黃進興槓了一整節課,期末黃進興還是給他全班最高分,不只如此,當黃進興知道他準備出國時,還主動找他提供「極為有用且珍貴的指導」。
比方說,黃進興建議他若當年就要入學,不要申請普林斯頓,因為當年有王汎森申請,余英時必然收王汎森,楊照的機會就少了(不知這算不算教育的內線交易?)最重要的,黃進興問楊照的托福成績,楊照得意了,他考了兩次,第一次六百二十分,第二次六百五十七分,黃進興要他用第一次的成績申請,楊照傻眼,原來美國學校申請入學五百七十分是低門檻,六百分是高門檻,若超過六百三十分,會用紙條加註?為什麼?「因為人家會認為你是從補習班硬補出來的,就要很詳細的查驗你的研究(學習)計畫。」反而增加難度。此外,推荐信千萬不能用通函,尤其不要讓補習班打好了讓老師簽名,這都屬「無效推荐」,在台灣所有行的通的「考試方法論」在國外都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