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用金錢獎勵孩子嗎?小心,你可能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2015-12-31 07:30

? 人氣

人人都各不相同。身為人的管理者必須體察到這些差異,並且善用這些差異,讓每個人的能力與性向得到最佳的發揮。然而,這並非等於將人員排等級。如今產業界、教育界與政府的運作方式,卻是假設每個人都相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各人的學習方式不同,學習速度也不同。例如在學習技術時,有些人採用讀的方式,有些人採用聽的方式,有些人採用看圖(靜止或動態的)的方式,還有些人則採用看別人怎麼做的方式。

有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也有矯枉過正(over-justification)的現象。

人類與生俱來有與人交往的需要,有被愛與受尊重的需要。

學習是人類出生就有的自然傾向。學習是創新的源頭之一。人人有享受工作樂趣的權利。良好的管理,有助於培養和維護這些先天的正面特質。

家庭環境可能在幼年時期就戕害了兒童的尊嚴與自重,並進而損及他的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而一些管理實務(例如排等級)也會徹底摧毀員工的內在動機。

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有可能間接帶來正面的結果。例如,人們因工作而有金錢收人──這是一種外在獎勵。他準時上班,穿著整潔的服裝,並且發掘出自己的某些能力,所有這一切都有助於提升自尊。

某些外在動機有助於建立自尊。但是,如同圖片所示,完全順從外在動機,會導致個人的毀滅。為了爭取好等級,寧願壓抑學習的樂趣。在工作上,在目前的體制下,工作樂趣、創新,都比不上好的排名來得重要。外在動機發展到極端,將會粉碎內在動機。

現行的獎勵制度其實是十分矯枉過正。對於原本純粹是樂趣和自我滿足的行動或行為,發給金錢獎勵或獎品,就可視為矯枉過正。在這種情形下,金錢獎勵毫無意義,甚至令人有受挫之感。如果獎勵來自他並不尊敬的人,更會使人感到羞恥。

為了說明矯枉過正的想法,我在這裏提出喬伊斯.奧爾西尼(Joyce Orsini)博士告訴我的一個例子:

有個小孩不知基於什麼原因,每天晚餐之後會自動洗碗盤。他的母親對這乖小孩感到很欣慰。某一天晚上,她為了表達感謝,遞給小孩一枚2角5分美金的硬幣。可是從此以後,小孩就不再洗過任何碗盤了。母親付錢給他,從而改變了彼此的關係,也傷害了他的自尊。他過去之所以洗碗盤,純粹只是想享受「為母親做點事」的樂趣。

如果小孩在學業、音樂,以及運動方面表現良好,父母或師長就以諸如玩具和金錢做為獎賞,那麼他們會學到,績效良好時就會有獎賞。當他們長大成人,盼望有形獎勵的欲望支配了行動,使他們成為依賴外界提供的實物才會有動機,才感到舒服。他們往往會賣力工作去賺很多錢,然後到了中年,卻會感到工作並沒有意義。藉由外部因素來激發動機,賦予意義,終將會損及自尊,讓人感到無法掌握世界,覺得自己無能為力而心懷沮喪。

慈愛的母親、和藹的教師、耐心的教練,都會透過讚美、尊重與支持,來提升兒童的榮譽感與自尊心,進而強化它。當兒童熟練一項新活動,就會覺得自己很能幹,愈來愈趨向內心自行產生動機,並且培養出自尊、自信以及能力。他們覺得所做的事情有意義,也會不斷求改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濟新潮社出版《【戴明管理經典】新經濟學:產、官、學一體適用,回歸人性的經營哲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