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痛苦的要死,見了醫生總說「還好」⋯醫師嚴重警告:不認真面對病情,就是「這種後果」

2019-01-02 17:27

? 人氣

認真面對病情,詳述症狀,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圖/flickr)

認真面對病情,詳述症狀,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圖/flickr)

許多民眾有滿腹疑問,但見到醫師總說「還好」,或認為醫師擔心的都是老毛病,沒什麼大不了,恐無助醫病溝通。國健署統整民眾常見疑問,設計「就醫提問單」,教你問出關鍵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過去曾遇過許多高齡患者,每天跟家人埋怨藥吃太多、頭暈不適,可是回診時醫師詢問最近如何,患者卻只會說「還好」,總把陪看病的家人急出一身汗。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開業醫師詹前俊受訪時表示,門診中喜歡回答「還好」的患者真的不勝枚舉,尤其是氣喘、過敏性鼻炎等慢性病患者,因多年來都沒有好好控制疾病,每次感冒就會導致症狀加重,總認為只要感冒治好就沒事了,卻不願好好治療慢性疾病。

詹前俊表示,有些患者明明氣喘相當嚴重,面對醫師提問卻老愛回答「還好」,認為只是天氣變化大導致氣喘、過敏,不用特別花功夫保養,直到做了肺功能檢查才相信事態嚴重,也曾遇過患者鼻塞相當嚴重,卻因早已習慣鼻塞,而認為自己根本沒有鼻塞。

面對帶孫子來看病的阿嬤也令他相當頭痛,詹前俊說,很多阿嬤只是短時間幫忙帶孫子,只想儘速緩解症狀,不管怎麼問都回答「改天你跟他媽媽講就好」;另一種阿嬤則是緊張兮兮、小題大做。

詹前俊坦言,面對怎麼問都回答「還好」的患者,會讓人感覺連患者都不認為是大問題了,醫師想多解釋病情、多講一點的熱情也會被澆熄;但遇到想主動瞭解病情、積極提問的患者,或是按醫囑定期回診追蹤的患者,醫師肯定會願意多講一些,多解答一些。

王英偉強調,看病提問是病人自主權利,民眾藉由問問題,讓醫護人員瞭解對疾病照護的需要,透過雙向溝通來達到較佳的醫療照護結果。

然而,如何提問也成了患者心中的一大難題,國健署簡易的提出「就醫三問」,包括「對於我現在的症狀,我有哪些選擇」、「我擔心就醫時選擇的各項治療方式,會有什麼風險或困難」、「不論選擇何種治療方式,我如何得到幫助,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此外,國健署也設計「就醫提問單」,在常見的4種情境中提出患者就醫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包括處理新出現的健康問題、處理原有疾病、健康檢查或了解檢查報告、注射疫苗等,讓患者把握看診的黃金時間。

責任編輯/陳秉弘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