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上學!她教出全台最幼齒插畫家:教育出了一堆奴才,人才呢?

2016-02-25 16:04

? 人氣

我們都曾是個孩子,也比誰都清楚這個社會給了孩子們數不清的框架,卻不曾給他們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只能加工出一批又一批的「奴才」,卻不願花心思培育出真正的「人才」。

—《媽啊,一下迷路一下爆走》

「不如把拼命滿足父母虛榮心的時間,拿去找自己,不用太聽話。」米米語重心長地講,她認為台灣人把聰明窄化了,好像只有成績好才是聰明,其他都不是。其實米米正是在菁英教育下成長的小孩,小學和國中都念升學名校,還被分到人人稱羨的升學班,但這些對她來說都是不願重來的回憶。「我數學很爛,正好我的導師是數學名師,常常罵我低能、智障、拖累班上的成績...而且打到皮開肉綻。」現在,如果能重新遇到那位老師,米米只想對他說:你看錯了,而且我搞不好比你還聰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milu
米米相信,孩子的童年不必然得困在小小的課桌椅間(圖/圓神提供)

談到教育,米米鼓勵孩子大量接觸,「我讓孩子愛看什麼就看什麼,你要看漫畫?那太棒了。」她覺得漫畫是很了不起的東西,各種內容都有,除了色情跟太暴力的漫畫,其他想看什麼都可以。在電影方面,米米則認為分級不需要太嚴格,她指出,每個孩子心智能力發展的進程不同,「或許這部片對你的孩子來講口味太重,但我的孩子不見得啊!」其實從孩子年紀很小的時候,米米就帶著他們接觸大人的電影,但她也強調自己最重要的原則:孩子做這些事情,我一定陪同,隨時在身邊引導他們。

milu
迷路畫下自己最愛的恐龍(圖/迷路 風傳媒攝影)

自學不只是「自己在家學」

大部份家長並不了解體制外的教育,更少人知道教育除了透過學校,還有其他路可以選擇。其實在台灣,不在一般學校體制內的實驗教育已經走了近 20 年,民國 86 年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在「市民有約」接受家長陳情,同年第一次試辦在家自學。發展至今日,實驗教育有多種形式:包括非學校型態的個人自學、團體共學、機構自學;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則有公辦公營、公辦民營、私人辦學。教育部最新的統計資料指出,2014 年全台共有 2760 名學生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國小階段 1907 人、國中 641 人、高級中等學校 212 人。除了個人自學,想知道自己住的縣市可以送孩子去哪參加共學團或實驗小學?可參考全台實驗教育單位總覽

國內實驗教育有許多流派,20 年來秉持著與體制內學校不同的教育理念在各地百花齊放。以 1996 年引進台灣、全球成長最快的獨立教育體系「華德福」為例,學習過程中沒有考試、不打分數,學生自己對自己負責。雖然不注重學業成績,但華德福式教育相信培養出學習的熱情以後,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都不會是問題。

milu
米米認為孩子有學習的熱誠,比什麼都重要(圖/圓神提供)

比起升學,體制外教育更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熱誠,「這也是我帶孩子去那個系統的原因,以後不管他想學什麼,那就是他的百寶袋,孩子只要打開百寶袋就可以學好,我希望培養的是那個能力。」米米說。

對於因現實考量仍需待在體制內,又嚮往實驗教育的家長,米米的建議是:爸媽看法很重要,「我們也逼不得已在體制內很多年,但我還是想辦法帶出一個有自己模樣的孩子,爸媽要先跳脫這個社會給的框架。」社會給了一個框架,要你在那個框架裡完成自己,「萬一你的自己不在框架裡的時候,你要打破那個框架,跳出去找自己呀!」

milu
迷路這次想了比較久,決定下一隻坐騎是牠!(圖/迷路 風傳媒攝影)

2014年12月,立法院正式通過各界引頸期盼的「實驗教育三法」,確立實驗教育公辦民營的法源依據,也落實鼓勵官方及民間辦理實驗教育的精神。雖然法律已經上路,許多由地方政府掌管的細項仍懸而未決,相關辦理規定也尚未透明,實驗教育仍是一條未走通的路。儘管如此,米米相信這條路「值得勇敢走一次。」

milu
一家人替新書《媽啊,一下迷路一下爆走》簽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

涂亞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