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宗觀點:為什麼看電影一定會吃爆米花呢?

2016-03-06 06:40

? 人氣

看電影不能不吃爆米花。

看電影不能不吃爆米花。

對現代人來說,看電影已經是成為了休閒娛樂的主要選項之一。看電影的時候,很多人也會隨手到電影院的販賣部,來個爆米花搭配汽水的套餐,然後一邊看電影、一邊卡滋卡滋的吃著。但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電影院總是賣爆米花呢?怎麼不賣個壽司、三明治或漢堡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原來最早的爆米花,是北美人去智利時,發現了當地人這種奇特的吃法,所以北美人就帶回了新英格蘭。在幾十年後,蒸汽型爆米花機誕生了,美國小販就開始在大街小巷、園遊會、球類競賽地點附近販賣爆米花。賣爆米花的好處是不用太多爐具,只要爆米花機、玉米、油、鹽跟糖就可以開始做生意了,而且在製作爆米花時會香氣四溢,這是一種天然的廣告,省去了小販吆喝的麻煩,重點是成本超級低。

不過電影院跟爆米花的完美結合,主要來自三個因素:

1. 玉米的量產

2. 美國大蕭條時期

3. 第二次世界大戰

玉米的量產

美國在1850年以來,存在著所謂的玉米帶(Corn Belt),整個地區包括愛荷華州、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俄亥俄州就佔了美國玉米總產量的50%,除了當作糧食以外,還能當作動物飼料,可見美國的玉米產量有多麼驚人,所以便宜的玉米就給了爆米花一個好的發展理由。

美國大蕭條時期

在1927年,有聲電影開始出現,市井小民開始普遍接受電影,電影的「聲音」也成功遮掩了觀眾看電影時的咀嚼聲。到了1929年,經濟大蕭條來臨,整個電影產業普遍經營得很辛苦,於是老闆們便開始經營販賣部,利用小吃飲料來補貼營收,這時候利潤驚人的爆米花當然就變成戲院的首選。藉由爆米花的營利,還能壓低電影票的售價,這樣就可以減少跟電影公司拆帳的金額,順便吸引更多人來看電影,當然就有更多人來買爆米花了。

當時電影還有中場休息時間,戲院還會播放廣告,鼓勵觀眾到大廳的販賣部去消費,其中最有名的廣告莫屬《Let's all go to the Lobby》了,這支廣告太過經典,最後還被美國電影典藏館所收藏。

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爆發時,作為糖類出口國的菲律賓切斷了對美國的貨源,於是糖開始短缺,變成定額配給制度。所以爆米花的對手「糖果」、「零食」和碳酸飲料也跟著開始短缺,然而美國本土的玉米還是一樣多,所以爆米花在二戰這段期間更加站穩了腳步,最後變成全美戲院裡的零食扛壩子。

到了電視機時代,美國的爆米花銷量一度下滑,不過隨著簡易型的爆米花——「EZ POP」的產生,還有微波爐爆米花的興起,爆米花很快地攻佔全美各大家庭,然後隨著美國電影文化侵略各國之際,爆米花也攻佔全世界。

電影現在已經變成典型的庶民經濟,就像口紅經濟學一樣,當一個國家的經濟情況不好時,電影票的銷量反而會逆勢上揚,因為比起其他娛樂來說(如旅遊、演唱會、逛街),一張三百塊的電影票,還算是比較經濟實惠的一種消費。男生約女生看個電影,兩張電影票、一桶爆米花加兩杯飲料一千有找,還有冷氣吹、女生妝不會花掉;看完還有話題聊,怎麼想都划算。

────────────

如果不想買貴鬆鬆的微波爐爆米花,最後也教大家用炒菜鍋,自製便宜好吃的爆米花喔!作法如下:

1. 先去量販店買一包玉米,要可以做爆米花的那種,不要去飼料店買,因為那爆不起來。300g約50元。

圖1
圖1

2. 倒出約40g,大概一個巴掌心。

圖2
圖2

3. 在鍋裡倒油開小火,要香一點就用奶油、要健康一點就用有健康食品認證的調和油,然後撒一平匙的鹽。

圖3
圖3

4. 把玉米倒進去,翻炒一下,讓鹽均勻溶解。

圖1
圖4

5. 看到第一顆玉米爆,就要馬上蓋鍋蓋,不然後果自負。

圖5
圖5

6. 爆的途中要不斷搖動鍋子。

圖6
圖6

7. 等到聲響漸漸消失,差不多過了十秒還沒聽到爆的聲音,就可以起鍋了。

圖7
圖7

8. 小小一碟的玉米,變成大大一個碗公的量,吃起來口感也不輸外面買的微波爐爆米花。

圖8
圖8

9. 附帶一提,這樣的成本不到十元喔。

圖9
圖9

*作者為導演、影像工作者。現為牡羊座創藝影像有限公司負責人。本文原刊作者臉書網誌,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