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而稀有的施丁草,五枚純潔的白色心形花瓣,在綠茵草地上猶如草地星光般閃耀,唯美又亮眼。
「今天我們去個地方,看看施丁草。」「哪個ㄕ,哪個ㄉㄧㄥ呀?沒聽過。」「姓氏的施,甲乙丙丁的丁。」很特別的名字,聽起來就很不一樣的植物,腦袋翻了好幾遍也沒翻出來。路上,友人叮嚀著植物的地點最好別公開,「為什麼?」「知道的人一多,怕以後就見不到了。」
三月的基隆,隨著東北季風減弱,慢慢地走出最冷清的時候,但春雨仍綿綿落著。沿著碎石路走向中法戰爭留下的建築,隨處可見斷垣殘壁的城牆、通道及營房。風自海上吹來,伴隨著葉潮聲,而來自五色鳥的「郭、郭、郭」聲,不時迴繞在整個林間。
濕潤的雨,讓大自然變得美妙,苔蘚植物—地錢撐起一把把綠色小小雨傘,臺灣筋骨草緊緊地貼在石垣上,沿途佛氏通泉草沿著草坡及岩壁繁花似錦的鳴放了起來……朋友熟門熟路的引領著走到土坡上,撥開禾草東翻翻西找找,「找到了!」草坡上拔地而起的就是施丁草,花朵真的很可愛,但這植物也太小了吧!沒想到第一次就能看到,有種幸運之神降臨的感覺。
綠茵草地間的星光閃耀
施丁草為一至二年生的草本植物,若非是對植物學名有稍加研究者,肯定摸不著頭緒,「施丁草」究竟名從何來?其實,這名字是從拉丁學名中的屬名Stimpsonia音譯而來,植物分類上為紫金牛科(Myrsinaceae),臺灣僅此一屬一種,可說是施丁草屬在臺唯一的「獨生女」。施丁草的植株矮小,約為十五公分,花朵直徑也僅約○‧五到○‧六公分,縱然外形纖巧,但綻放在綠茵邊坡草地上,卻像點點星光一般,相當亮眼。
環境過度開發,已瀕臨絕種
原本分布於北部低海拔田野的施丁草,由於生長環境遭人為過度開發,再加上它習慣與其他大型草本植物混合生長於步道旁,容易遭到清除,因此目前已成瀕臨滅絕的稀有物種,僅零星出現於北部東北角的山區及陽明山,數量相當稀少。過去,施丁草曾大量出現在我們生活周圍,可惜我們並未珍惜,也無任何園藝推廣。目前看似沒有任何價值,或許暫時也無法獲得青睞,也因此,隨著棲息環境的大量縮減,施丁草將有可能逐漸消失於臺灣這片土地。
今天我們還可以一睹它開花的風采,但卻無法肯定,未來是否還有機會再與它相遇。這一切,端看居住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的作為。不要總在破壞了自己身邊最珍貴的生態環境之後,才帶著遺憾的心情,轉而去羨慕其他國家所擁有的大自然。
中文名 施丁草
別名 無
學名 Stimpsonia chamaedryoides C. Wright ex A. Gray
英文名 無
日文名 なせざくら、ほざきさくらそ、ほざきざくら
科名 Myrsinaceae紫金牛科
花期 3月-7月
果期 6月-8月
原產地 臺灣、日本及中國大陸
分布 臺灣主要分布於北部及東北角地區低海拔山區
拍攝地點:基隆_大武崙砲臺
名詞解釋:
⑴植物學名:為了讓植物命名趨於統一,根據植物命名法規,植物的學名採二名法(Stimpsonia chamaedryoides),用兩個拉丁字構成,若為其他語言則需拉丁化。(因為林奈當初命名所使用的是拉丁文,所以後人皆沿用拉丁文,國際植物學會也就沿襲這個傳統),一個學名至少包括屬名(generic name)、種名(specific epithet)及命名者(author)三個部分。
⑵紫金牛科(Myrsinaceae):此科約有三十五屬共一千多種,廣布於溫帶及熱帶地區,北達西伯利亞、歐洲,南到南非、紐西蘭。特徵為葉片上大多有樹脂腺以及脈狀腺條紋。
文/葉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看懂臺灣的野花:北‧中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