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想自殺時,目的是為了報復,只要一想到如果我死了,媽媽和爸爸會最難過,就想這麼做。」作者的女兒如是說。
在我的諮商工作中,也常可看到這般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演著:父母明明是愛孩子的,但父母的用心孩子卻絲毫不領情,反倒恨父母入骨,甚至想以自我毀滅作為報復父母的終極手段,就像作者女兒對作者的告白一般。
何以親子間的隔閡、鴻溝可以如此深不見底,作者在書中的血淚自白,一一懺悔著過往是如何以「錯愛」的方式教養子女,深刻悔過往昔的自己就像恐怖情人般,用自以為對的方式愛著對方,卻未能體會這樣的「錯愛」,正一點一滴將孩子的生命力殘殺消融殆盡。
去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劇將台式虎媽完美演繹,而作者過往的教養方式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以高壓、軍隊式的教養風格拉拔孩子,將自己的願望、價值觀傾心忘我地往孩子的身心靈全套貫注;將自身過往成長經驗中的自卑與匱乏,透過孩子的功名成就來補償自己未竟的遺憾;父母竭力地將慾望投射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本該純真的童年過早成為殘酷的修羅場,讓國家幼苗提前紮根於地獄朝鮮的試煉摧殘之中。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國中前的畢業典禮,基本上可將之視為「家長成果發表會」。
然而,就像書中所說:「沒有贏得過孩子的父母。」孩子所欠缺的關愛與陪伴,終究會連本帶利討回來,甚至以實難彌補之方式,將父母積累在家庭之外的豐功建樹一併擊潰推翻。如此揠苗助長的高壓管教方式,孩子早晚會有爆炸反撲、絕地反攻的一天,書中作者的兒子將長久以來堆疊的忿恨不滿向外發洩,因而迸發出攻擊家長的舉動,女兒則將毀滅的力道回流向自身,以自縊自戕的方式,嘶聲吶喊猛烈抗議。
於是作者在書中娓娓自剖其懺悔及反思歷程,用力的自我評判給讀者借鏡。從深切反省自身以往的教育理路、教養風格,到嘗試全新的教養方式、翻轉原本親子互動;從本來親子間你死我活殺得眼紅的人倫地獄,到能漸釋前嫌、將關係融冰,最終足以相愛相親相扶持的辛酸血淚親職紀事,不藏私的傾囊分享。
在親子關係日漸回溫後,當女兒願意重啟自己的人生揚帆時,作者不再只關注她飛得高不高、漂不漂亮,而是關心她飛得累不累、辛不辛苦,對子女投以出無條件接納式的愛,悉心守候成為子女的避風港及安全堡壘。然而,更可貴的是,雖然愛本該是無條件的,但望子女成龍成鳳仍無非是父母放不下的心念,於是在實踐嶄新教養方式歷程中的掙扎、煎熬等難處,作者也將其曲折跌宕的心路歷程逐一自白,實在足叫為人父母的讀者無法不深切共鳴之。
「對不起,請原諒我這個媽媽,剝奪了你幸福的幼年時期和青春期。」作者向兒女深切懺悔,這話是許多為人子女終其一生等不到的告白,因為「長大的孩子在等父母道歉,老去的父母在等孩子感謝。」就像知名的華裔小提琴家陳美,陳母透過陳美強勢實踐了自己未能圓的音樂夢想後,陳美自己日後則需以更決絕到近乎了斷親情的方式,才得以「獨立單飛」,並一圓自己的滑雪夢。即便陳美往後意圖再修復母女關係,陳母卻仍舊表示:「我女兒已經快三十歲,我生命中的這一部分已經完結。」實令世人不勝唏噓,也不禁感嘆試問:「骨肉至親,如今卻陌路殊途,為了什麼?值得嗎?」
「雖然有些晚了,但幸好媽媽想通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無數未領悟的父母與老師,請幫他們上課告訴他們吧!」作者女兒向作者如是說,因而我說,這豈止是一份媽媽的悔過書,豈止一份翻轉教養的個案研究,更是一份獻給天下親子的莫大福音,讓正身陷為難彼此甚至結樑深深的親子關係,得以如獲救贖解脫、出離苦海。
願,天下親子千千結,終得解鈴妙手眷顧愛憐。
*作者為心理師、教育工作者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