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只是太累,並不是不會當媽媽!心理師一席話點醒困在社會「好媽媽」期待下的挫折母親

2019-01-18 14:02

? 人氣

「我已經努力抱了三十分鐘,放下來不到三分鐘就醒了呀!」

「你知道我半夜起來幾次嗎?」「七、八次!不是兩三次!每次驚醒就討奶!」

「我也需要上個廁所跟洗澡呀,門才關起來就聽到房間傳來嚎啕大哭的聲音,我根本褲子都沒來得及套…」

許多媽媽常有哭訴被「高需求」寶寶(high need baby)折騰的經驗,其實在1970年代,美國即有許多針對上述這類難以預測何時餵養、哄睡、易哭、總是反應緊張的「困難」氣質(difficult temperament)的寶寶進行研究,直至1996年William Sears博士才給了這類型的寶寶「高需求」的名稱,希望用較正向的方式看待這群需要父母更多細心關照的孩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是的,用正向的方式來看待。

照顧高需求的寶寶,往往孩子哭啞,媽媽也耗竭了。

「他就還沒睡熟你怎麼就放下?他當然不舒服呀!」

「你就餵飽呀,孩子睡你就跟著睡,不然以前的人都怎麼養孩子的?」

「不要孩子一哭就抱,他就是被你寵壞的。」

傷害媽媽的不是孩子,是來自旁人不解的好意指導(或責備),還有媽媽自己的愧疚感。

沒有人不想好好看照自己的孩子,需要母親安撫的時候就給他們緊緊的擁抱,感到饑餓的時候就提供充足的奶水,想要玩樂的時候就全心投入的陪伴;然而,許多時候,媽媽也需要被關照,需要被看見那個努力給予撫慰孩子仍舊大哭而挫折的自己、看見那個犧牲睡眠只怕孩子餓醒自己卻沒發現的女性、看見那個如神農氏嚐百草,哀求打罵招數盡出,就只希望孩子不要老在外面哭給別人聽,怕別人認為是恐龍家長不顧小孩的自己。

有的時候不是媽媽不管不教,而是媽媽已經快要被消耗殆盡,連為自己辯解的力氣都沒有。

來到我面前諮商的母親們,很多位都形容自己在小的時候是很獨立自主的,而對於孩子總討抱抱、已經安撫卻仍哭個不停無法理解,自己明明也沒做得不好,但看到孩子這樣還是不免自責,甚至開始自我懷疑「我是否夠資格當一位母親」?然當我們一起回顧過去的成長經驗時,我發現有很多時候是因為過去家庭中孩子人數眾多、父母忙於工作等因素,使自己不得不在那樣的環境中變得獨立,甚至還得學會去幫忙照顧其他兄弟姊妹,因此不是天生個性夠獨立自主,而是環境使然讓自己變得能一肩扛起大小事務。

於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符合別人的期待,讓自己努力變成社會要求的樣貌,當我有了孩子,我也開始擔憂與焦慮:他怎麼不能就好好的睡過夜?別人哄一下就好了為什麼他總是一直要、一直要?為什麼他不能像個「乖寶寶」一樣,讓其他人都能認同,我是個夠好的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彥琪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