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玠,字叔寶,出生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眾所周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小國繁多,民風開放,帥哥更是遍地都是。但就在這諸多帥哥之中,也沒人能蓋過衛玠的美貌。
衛玠從小就長得十分好看,像是玉石雕刻出來的一般,不像凡人。他臉上又沒什麼表情,喜怒不形於色,總體來說,就是一個三無少年(無口、無心、無表情)。
三無少年因為顏值太高,從少年起就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只要他出門,就會有成群結隊的百姓圍著他觀看,被他的美貌震驚。那個時候可沒有什麼私生粉理智粉的說法,粉絲只想離偶像的生活越來越近,甚至是想加入偶像的生活,所以三無少年被圍觀的煩悶生活,我們可想而知。
驃騎將軍王濟是衛玠的舅舅,本人長得英明神武,帥氣逼人,每每見到衛玠還是覺得慚愧,說感覺「珠玉在旁」,自己變得黯淡無光了。有傳聞,衛玠的俊美已經超越了男女界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走在大道上,不論男女看見衛玠都要多看上兩眼,再讚美兩句。如果那個時候有賣偶像周邊的商家,肯定在三五年之內就發家致富奔小康了。
衛玠的祖父衛瓘,在晉惠帝時位至太尉。父親衛恆是著名書法家。出自書香門第的衛玠從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擅長玄理,是著名的清談學士。
清談在是魏晉時期一種有名的談話形式,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辯論。不愁生計的上層人聚集一堂,按照觀點分為兩派,針對本和末、有和無、動和靜等哲學問題進行爭辯。
當時的人們都覺得這是個十分清雅的事情,知識分子嘛,總想用自己的學識壓倒對方。後世人普遍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清談,其實沒有什麼用。那些論點大多空泛浮誇,不切實際,只是浪費時間的空談罷了。
劉楨在〈贈五官中郎將〉中曾形容這種清談為:「清談同日夕,情眄敘憂勤。」剛開始,大家還會認真地討論老莊之道,到了後期,這種討論開始慢慢變味了,有的時候竟然討論起穿衣打扮和家長裡短來。這種行為和長舌婦聚眾嚼舌根有什麼區別?
想像一下,一群穿著雅致、眉目精巧的男人坐在一起竊竊私語。
「欸,你知道老李家隔壁那個老王家的媳婦出軌了嗎?」
「啊!就是那誰家的大閨女,怎麼能不知道呢!」
「哎喲,你也知道?」
「那當然!那是我表姑的四姨的乾兒子表弟家的孩子,這都沾著親戚呢!」
「這麼近!那你快給我們講講……」
我們不會知道當時他們究竟聊了什麼具體的八卦,但是庸俗程度和這個差不多。一群文人坐在一起拉家常,裝一天兩天還行,一年兩年過去了,自然有人會提出異議:你們這不就是天天瞎胡鬧嗎?
基於這種情況,衛玠的父母就更不希望兒子去參加這種討論了。衛玠原本就身體孱弱,禁不起折騰,況且這兒子神仙一樣的人物,怎麼能和你們說這些有的沒的?況且這麼多人聚在一起,情緒激動的時候就容易說出一些比較敏感的政治話題,若真是被有心人聽去,直接上報給朝廷,豈不是得不償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