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納粹育兒聖經,毀了一整代德國家庭!書中「冷酷育嬰法」竟遺害至今、創傷太嚴重

2019-02-19 12:21

? 人氣

除此以外,哈勒還撰寫過其他兒童教育書籍,包括童話式故事書「媽媽,告訴我希特勒的故事!(Mutter, erzähl von Adolf Hitler)」,以兒童可理解的語言,宣揚反猶太及反共產主義思想;另一部育兒手冊則名為「我們的小孩(Unsere kleinen Kinder)」。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45 年納粹德國戰敗後,「德國母親與她的首名嬰孩」仍然在國內流通,哈勒則短暫入獄,並喪失執業資格,到 1988 年離世。但根據其兩名女兒證詞,哈勒到臨死依然是一名頭腦發熱的納粹主義者。

兒童成為供養好戰國家的飼料

1937 年的德國家庭,相中男孩分別擺出納粹敬禮手勢。(圖/Getty Images,*CUP)
1934 年,年輕的納粹支持者手持納粹黨旗。(圖/Imagno/Getty Images,*CUP提供)

究竟哈勒的育兒建議,如何影響兒童心智?Grossmann 指出,當今眾多數據顯示,嬰孩生命首 1 至 2 年,假如沒有給予關顧照料,將會損害兒童的情感及反射能力,部分現成的心理學研究,讓我們了解箇中遺害。

羅馬尼亞曾經進行一項縱向研究,以 3 組 6 至 31 個月嬰孩為長期觀察對象,第一組是住在孤兒院的孤兒,第二組是寄養家庭領養的孤兒,第三組是原生家庭長大的兒童。結果發現,孤兒院及寄養家庭的兒童,在成長過程同樣有依附問題 —— 假如有陌生人來到家門前,沒有理由下要求兒童跟他們走,只有 3.5% 原生家庭兒童遵循,但寄養家庭和孤兒院長大的兒童,分別有 24.1% 及 44.9% 跟著陌生人離開。

慕尼黑大學心理醫生 Karl Heinz Brisch 解釋:「這類容易受引誘、缺乏思考和感受能力的兒童,是供養好戰國家的飼料。對哈勒而言,拒絕給予兒童關懷相當重要,但每次的拒絕都意味著把兒童掉棄。」

對初生嬰兒來說,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是僅有的溝通渠道,假如得不到外界任何回應,他們會以為溝通沒有任何意義。面對寂寞和饑餓,假如得不到依附對象的任何回應,更可能陷入存在危機。在惡劣的情況下,兒童長大後將難與他人建立深厚關係。

即使哈勒以科學包裝她的建議,但其禍患在戰後逐一浮現。法蘭克福應用科學大學教授 Ilka Quindeau,研究盟軍大規模空襲德國對德國兒童的心理影響,結果與父母有健康依附關係的兒童,他們的戰爭創傷後遺都比較輕微。更意想不到的是,她發現很多德國兒童曾經歷難以言喻的家庭創傷。

哈勒為女兒留下的童年烙印

當然國家灌輸是一回事,家長是否採納建議又是另一回事。心理治療師 Hartmut Radebold 研究發現,在 1930 至 40 年代遵循哈勒指引的家長,大致可歸類為兩類:效忠納粹黨的父母;或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家庭情感關係破裂,未曾體驗良好關係的父母。假如父親曾經在前線廝殺,在戰場上自生自滅,他們亦較易採納哈勒的育兒建議,深信只有磨練子女的堅韌方是生存之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