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能打敗汽油車,成為市場主流嗎?綠能專家這樣看…

2019-02-25 16:00

? 人氣

前一陣子我們在《大陸531新政,台灣的太陽能要如何絕地求生?》文章中談到「531新政」限制中國大陸的太陽能電廠建置規模,並砍掉太陽能補助金。太陽光電產業一直以來幾乎等於是綠色產業的同義詞,他們一受影響就哇哇叫,把市場吵得像是只有他們最慘一樣,其實大約在同一時間,電動車產業也發生一件大事,影響其實更為深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去年(2018)6月大陸正式實施《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標準》,取消對續航里程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反之如果你是續航越長、電池能量密度越大的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僅沒取消,反而還更多。

就像太陽能一樣,政府減少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長期來說是必然趨勢,新能源汽車必須要在價格、性能以及基礎建設配套上站穩腳步,才能引領變革,打敗傳統汽油車

大陸政府顯然清楚看到重點,取消對低性能車補貼而改獎勵高性能車,這能促使公司投入更多資源到高性能車的研發及推廣上。短期來說產業會面臨大洗牌,那些技術門檻拉不上來的、現金流緊張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弱的汽車公司將被淘汰,但長期來說,這對市場的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弊

看到這裡你會想,我們為什麼要花時間看大陸的新能源汽車政策,關咱們啥事?而且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就是電動車(註一),電動車不過就是一輛裝著電池的車,以前吃油現在吃電,馬路上見不到兩三台,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因為電動車的發展,將顛覆兩個你對社會運行秩序的假設。一個是它將直接衝撞現有電力系統的設計邏輯,一個是它將直接衝撞我們自以為理所當然擁有和駕駛汽車的人生觀。

至於為什麼要看大陸的電動車發展呢,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的資料顯示,2017年全世界在路上跑的電動車已經達到310萬輛,相比2016年成長了54%,其中大陸電動車全球市佔率為40%,所以要看懂電動車的發展路徑和未來,就不能忽略大陸在其中掌握改變遊戲規則的潛能。

在臺灣,我們已經習慣了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但是拉到看電動車趨勢的這個尺度,不能再用臺灣本地的視角看世界,要從全球技術、政策、法律、市場為支點,要了解不是方向的技術為什麼不是方向,不是重點的市場為什麼不是重點,以免總是做白工。我們希望這一系列的文章,能為你建構系統性的知識框架,助攻在綠色產業裡尋找機會的人、創業者,以及政策制定者。

首先,為什麼電動車將直接衝撞現有的電力系統?我們做點數學,

臺灣現在有780萬輛車,假設其中5%的車主換成了電動車,這樣就有390,000台電動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