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網站針對教科書開放後的「一綱多本」議題,邀請了同為臺大歷史系同班同學、也投入教育工作的蕭宇辰與許懿心進行對談。「但說實在,所謂的一綱多本只是變成老師要從很多版本中挑出一本,學生根本感覺不到改變,因為他永遠就只拿到一本書。」蕭宇辰與許懿心是這段重要歷史的見證人,道出共同心聲。
蕭宇辰說,重點還是在於,你想要教給孩子什麼東西。許懿心指出,課本是眾多教學素材的其中一種切入角度。當你了解學生,就可以定義自己身為老師,要怎麼使用這本書,因為第一,我知道學生一定會看,第二,考試一定會考。從學生的角度反身思考,許懿心說「我會額外去補充其他教科書沒有提到的東西,或者帶學生反思,為什麼教科書的內容是這樣寫?」
抱持著不直接給予學生標準答案的教育方針,許懿心在108 課綱國中歷史教科書的編撰過程中,融入更多元的視角與思辨,讓學生能夠理解歷史並非一成不變,實踐自身對於教學與教科書的期待,希望藉由更多政策與現場的配合,讓教育不斷進步。
許懿心認為 108 課綱的上路,確實幫助許多像她這樣有志改變的老師撐出一些得以揮灑的空間,像是在正課範圍外的「問題與探究」就成了許懿心開始實踐她對教科書想像的重要平臺。許懿心說,「學生對考試焦慮,老師其實也非無動於衷,畢竟回過頭來學生升學壓力,多少還是綁在老師身上。」並非所有老師都希望課程內容可以自己決定,有一本經過審查的公定教科書,可以為他們帶來教學上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