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政府推動「永續未來少年共創計畫」和「培植少年多元適性發展」,期盼引發兒童及青少年參與社會與環境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九月邀請Learn by Space(LBS)團隊在花蓮地區舉辦多場空間教育課程,徐榛蔚縣長希望透過課程讓孩童欣賞花蓮在地和台灣、世界各地的建築,進而引導孩子從使用者考量、用途和動線規劃來設計思考空間機能並進行改造,激發孩子對於在地建築的濃厚興趣,建立深度花蓮在地連結。
LBS 執行長林瑋婷也是花蓮長大的孩子,其自身的教育經驗認為,教育的力量從來就不只是在考試或文憑,如果可以給孩子一個學習的動機,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未來有更多可能和希望。在此次課堂的創作中,就能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到的看見及覺察。
使用毛根和紙吸管做結構的練習,再加上灰紙板和紙盒,將想法轉化為立體模型創作,進一步考慮空間中的動線,並加入機能設計。其中一名每週車程要花費近兩小時來上課的學員表示:「從來沒想過空間的建造,是經過這麼多思考過後的設計理念才形成的!在模型創作中,原來每一個小小的設計都有它背後的原因跟想法。」
課程內容亦涵蓋了兒童人權和兒童友善城市倡議(Child-Friendly Cities),透過環境,不管是自然的空間還是人造的建築,讓孩子去理解裡面設計的邏輯和道理,運用他們熟悉的環境帶入知識,引發孩子的想像力,去思考如何可以讓自己身處的環境更好,提供學習的另一種方式。
花蓮縣政府社會處指出,正如兒童友善城市倡議所述:「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在他們感覺安心的環境成長,喝乾淨的水、呼吸新鮮空氣,取得基礎的社會服務,可以遊戲和學習,並且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且採納。」期待這群「未來少年」能夠實際應用所學,將來為社區和花蓮帶來實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