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壯男惡性黑色素瘤轉移淋巴後竟快速惡化 5年存活率恐低於20%
事業剛起步的阿良剛邁入40歲,半年前發現腳底的突出黑痣發出疼痛訊號,原以為是因痣與鞋底長期走路摩擦所造成,便不以為意。直到近期患部出現潰爛、疼痛症狀影響到平日生活,才前往皮膚科診想除掉腳底的痣。經轉診大醫院檢查後,確認已是惡性黑色素瘤第四期,從黑痣出現到確診惡性黑色素瘤第四期僅短短半年,醫師更警告5年存活率恐低於20%,疾病惡化速度讓阿良措手不及。
吳教恩醫師表示,惡性黑色素瘤若能早期發現且進行手術切除,第一期患者5年存活率達80%以上,但到第四期時,生存率將下降到10%3。因此,惡性黑色素瘤的檢測與早期治療相當重要。此外,因癌細胞會沿著淋巴管轉移到其他部位,因此醫師會建議患者再進行「前哨淋巴結」的檢查,若有轉移,即進入病程的第三期。吳醫師提醒,第三期以後的癌細胞擴散全身及局部復發的機率相當高,因此針對第三期(局部淋巴結)與第四期(遠端轉移)的病患,目前除了手術切除,還會搭配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輔助療法,降低復發機率。
惡性黑色素瘤治療多元 雙標靶藥物提供患者更多選擇
吳教恩醫師表示,因惡性黑色素瘤細胞擴散與惡化速度極快,針對不同期的病兆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第一、二期只要早期發現,建議病患進行手術切除,5年存活率將達60%~80%3。
若經前哨淋巴結切片檢查確定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地方,將安排BRAF基因檢測,確認患者有無BRAF基因突變,並給予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經研究發現,西方約有50%、亞洲20%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具有BRAF基因突變,也就是癌細胞會產生一種BRAF突變蛋白,促進癌細胞的生長,針對此一突變也已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吳醫師進一步說明,因BRAF基因與下游MEK基因亦有緊密關係,因此會再根據患者的狀況,安排另一種標靶藥物,透過雙標靶藥物的治療為患者延長存活期。
醫師也提醒患者,現今的惡性黑色素瘤治療已有多元的方式,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福音。然每個人適合療法不盡相同,建議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