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數位轉型整合AI的應用機會

2024-10-09 16:49

? 人氣

媒體產製面對AI人工智慧需要複雜的決策考量。(示意圖/取自photoAC)

媒體產製面對AI人工智慧需要複雜的決策考量。(示意圖/取自photoAC)

媒體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影響力深遠,使得媒體產製面對AI人工智慧,並非只是「用」與「不用」的是非題,其決策的複雜性往往涉及以下考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AI所產出的結果可能存在正確性與真實性問題,且AI無法透過實際採訪去驗證資訊,使得資訊品質成為媒體採用AI的第一道的致命難關。

2. 媒體與大科技公司在抗衡資料庫的資源上充滿挑戰,且媒體難以投入研發AI的資源與吸引最頂尖的AI人才(註一) 。

3. 科技創新有泡沫化的可能,沒有人敢保證AI不會取代新聞記者工作,但同時,AI也衍生出許多假新聞產製、deepfake深偽技術等爭議,如何妥切使用AI工具,仍是媒體產業持續探索中的問題。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陶振超教授。(圖/陶振超教授提供)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陶振超教授。(圖/陶振超教授提供)

現階段,相較於讓AI直接投入資訊產製,「翻譯」應是媒體更能夠直接採納AI的應用。例如受烏俄戰爭影響,難民移入歐洲的數量激增,媒體能透過新聞進行翻譯,幫助難民短時間內瞭解移居地資訊,使之更快地融入當地社會,促進社會和諧。

另一方面,翻譯也是讓全世界跨越語言隔閡,理解彼此觀點的重要工具,像是法國《世界報》(Le Monde)積極使用AI將法文文章翻譯為英文,甚至以專案規模去研究、訓練AI能達到該媒體需要的水準,目的就是為了讓全世界更多人知道法國的觀點。回望台灣,地緣政治下讓我們的民主體制、晶片發展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台灣媒體可以透過翻譯來跳脫僅以全球華人為市場的框架,進而讓全世界知道台灣發生的事情和觀點。在這樣的高度下,使用AI工具做的就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語言轉換,而是一個相當嚴肅的資訊傳播策略。

其次,媒體能夠透過AI協助的即是提高生產力。《美聯社》每年產出的企業收益報告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這些嚴謹的企業收益報告書動輒影響大公司的股價,其對應的數字、詞彙都得講究精準,社方一年約生產三百篇,如今利用AI處理數字,讓原來每一年產三百篇,變成一年產三千篇,意想不到的是當報告數變多了,美國各州逐漸發現一些地方的「隱形冠軍」企業,這些企業便協助地方的媒體帶入相關的報導、了解地方產業與生態鏈,帶動社區發展、關注社區議題的討論,給予地方媒體新生的機會。《美聯社》說明了一個媒體如何在謹守新聞原則的狀態下,運用人工智慧,進一步達到活化地方新聞的影響力(註二)。這同時也提供台灣地方媒體重新思考自身定位的機會,提供在地居民所需要的資訊,關注當地環保、交通等議題,確實發揮媒體第四權的監督能力。

再者,資訊與議題的偵測是AI最為人稱道的強項,也是媒體產業應善用的功能。畢竟單靠人力進行偵測總有極限,AI可以協助24小時偵測關鍵字、參考國外媒體與議題;進一步,也可以讓AI偵測記者的文章是否帶有偏見,透過比較設定讓內容更中立。偵測也可以用在讀者的點閱瀏覽上,藉以推播更符合興趣的報導以提高流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