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有河不再是惡夢 謝明昌治水典範處處留

2024-11-06 10:22

? 人氣

臺南市南區鯤鯓海堤環境營造工程,將既有生硬的三面光海堤重新打造為生態多樣性之吸碳海堤,並完善堤頂鐵馬車道、串聯綠色海岸風光,重現鯤鯓風華。(圖/六河分署提供)

臺南市南區鯤鯓海堤環境營造工程,將既有生硬的三面光海堤重新打造為生態多樣性之吸碳海堤,並完善堤頂鐵馬車道、串聯綠色海岸風光,重現鯤鯓風華。(圖/六河分署提供)

水利科班出身的水利署第六河川分署長謝明昌,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畢業後,學以致用曾任防災中心主任、第十河川局副局長、第九河川局局長、111年7月調任第六河川分署長迄今兩年餘,所到任過轄內溪流整治有成,留下處處典範;從偏鄉到都會,不論是山林或海邊,不但免除當地淹水噩夢,水域沿岸親水空間也魅力大增,復育生態成效也佳,每每成為系統性治水、水域社區生態營造的典範,造福鄉梓。謝明昌特別強調,績效都是團隊的力量及一棒接一棒的成果。他期盼,能結合科技持續精進治水技術,不僅要讓河川不再有水患,還要打造優質親水空間,令「我家門前有小河不再是惡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謝明昌調任第六河川分署長迄今兩年餘,所到任過轄內溪流整治有成,留下處處典範。(圖/徐炳文攝)
謝明昌調任第六河川分署長迄今兩年餘,所到任過轄內溪流整治有成,留下處處典範。(圖/徐炳文攝)

謝明昌從水利署文膽做起協助署長擬發言致詞稿、做幕僚協助研擬政策,後轉任防災中心主任,6年任內將莫拉克颱風後水利署防災體系建制起來,包括水旱災應變的全套SOP沿用至今,隨後外派河川分署前線工作,先後擔任第十、第九及第六分署,分別轄管淡水河、花蓮溪、秀姑巒溪,與現在第六分署轄內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及阿公店溪等流域,從北、東到南涵蓋半壁台灣,凡走過的分署均留下卓著建樹。

謝明昌強調,現在水利署水、早災防災體系,從防災中心主任任內與團隊建制起來,積極化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如今水利署的防救災體系已是全面監控預警,主動出擊,加上有防災科技輔助,防災效率大幅提升,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秀姑巒溪支流「鱉溪」成為公私合力復育成功的典範

除治水防災有功外,謝明昌調任第九河川局長(河川分署前身)由於轄內地形特殊,花蓮溪及秀姑巒溪溪谷較深,且人口密度低,水患問題不大,於是將工作重點轉向生態復育的社區營造,搭建與當地居民溝通的治水平臺,首創河川治理線由居民提議,並以共學方式,處理過去興建的取水攔河堰,讓迴游生物找到回家的路,復育有成,讓昔日當地指標性水族歸隊,其中,秀姑巒溪支流「鱉溪」更成為公私合力復育成功的典範,為全國NGO團體津津樂道,也獲國家地理雜誌、環境中心等知名媒體爭相報導。

「這是項大變革」謝明昌說,鱉溪環境營造從之前偏向以工規畫營造景觀,轉向符合居民期待恢復鱉溪原始樣貌的目標,結合社區居民、民間團體及跨部會攜手以落實當地居民對鱉溪想像為規畫目標,與社區共學方式,引入學者和社區一起討論整治策略。

謝明昌表示,他來花蓮巷治水工程沒那麼重,有更多心力投入公私協力營造親水生態,108至110年藉與在地溝通共同參與秀姑巒溪小支流鱉溪復育案例,由於做得太過好,他都沒宣傳,但經媒體大肆報導,各界慕名前來取經絡繹不絕,為減少當地居民壓力及困擾,他為此還特別拜託媒體「手下留情」不要再報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徐炳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